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返回文學展示

樂寓毫端──臺灣文學的毛筆時代捐贈展

書房言志

這一區,是正經男兒的書房。文稿、詩稿、書作、畫作,盡情揮灑志氣。施瓊芳〈崇文書院課卷〉、葉應祥《三世見售錄》,是作者發憤自學的展現;魏清德臨蘇軾法帖、謝星樓書龔定盦詩、鄭坤五所畫之虎,則是作者寄心漢學的呈顯;洪棄生《寄鶴齋詩集》、黃純青《晴園詩草》,也都滿是抱負啊!

 


𓇬   𓇬   𓇬
 

 

 

 

🖌 周定山〈行書錄施樞題桃源圖〉
1965年,周定山68歲,以行書錄南宋詩人施樞七絕題畫詩〈題桃源圖〉。結體方整,字形大小相近。行書多講究行氣的錯落,然此作字字對齊,全幅以筆勢雄強取勝,展現書家個人之豪放情性。(周定山家屬捐贈)

 

 

 

  釋文  

山中與世不相關,雞犬桑麻盡日閒。傍水桃花春爛熳,誤傳消息到人間。

  款識  

乙巳春王 定山

  作家介紹  

周定山(1898-1975),本名火樹,字克亞,號一吼。彰化人。少入公學校就讀,課後則在私塾學漢文,後因家貧輟學,曾學木工與營商,亦曾輾轉在中部地區教授漢文、擔任報社編輯。也曾從軍,開設中藥行,在霧峰林家擔任家庭教師,為生計奔波。戰後加入櫟社、自創半閒吟社。詩作數量極多,並經自己多次抄寫謄錄,繫年整理,有《一吼居詩存》六集與《倥傯吟草》、《大陸吟草》等詩稿,手稿文物今均存於本館。

  想跟你說  

此作書於1965年,周定山68歲,以行書錄南宋詩人施樞七絕題畫詩〈題桃源圖〉。周定山的行書是在其楷書基礎上加以轉化而來,將顏真卿風格的楷書連筆而寫,結體方整,字形大小相近。行書多講究行氣的錯落,然此作且字字對齊,全幅以筆勢雄強取勝,展現書家個人之豪放情性。


𓇬   𓇬   𓇬
 

 

 

🖌 董作賓〈甲骨文書「司馬.東野」對聯〉

「司馬克解六家旨,東野乃以五言鳴」對聯,司馬談謂先秦諸子思想歸於六家(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孟郊(東野)擅五言詩。1949年董作賓書甲骨文贈魏清德,未刻意臨帖積累工夫,風神隽朗而淵雅詳靜。(魏清德家屬捐贈)

 

 

 

 

 

 

 

 

 

  釋文  

司馬克解六家旨,東野乃以五言鳴。

  款識  

潤庵先生雅教
己丑中秋 董作賓

  鈐印  

董作賓(白文);彥堂(朱文)

  作家介紹  

董作賓(1895-1963)字彥堂,號平廬。河南南陽人。1949來臺。董作賓自幼接觸篆刻,後來見到甲骨文、金文載體實物,參入一己之書法與篆刻工夫,而形成其個人的古文字書風,並以其甲骨文文字學專業,集聯作詩,書作用筆在甲骨刀刻之鋒利與毛筆中鋒之遒媚之中取得和諧,成為當代甲骨文書法之代表。

  想跟你說  

作於1949年,與館藏〈甲骨文書「遊楊梅參觀集契文」詩〉同時贈予魏清德,可見戰後臺灣詩人與中國來臺詩人之交流。此作未加行書釋文,未刻意臨帖積累工夫,而風神隽朗、淵雅詳靜之氣躍滿紙上,令人愛不釋手。

 

𓇬   𓇬   𓇬

 

🖌 吳承燕甲骨文集句
書作以中鋒行筆,控制筆壓,以筆尖使轉,線質細挺而遒勁。戰後來臺書家除了研究古文字的董作賓外,吳承燕的甲骨文書法亦值得品味。(魏清德家屬捐贈)

  釋文  

魯客多歸興,幽人得自由。
以文常會友,解印舞共言。
鳥从良樹宿,月在故鄉明。
山明疑又雪,月吉避長風。
春風歸草木(缺字),明月出山川。
大(太)山觀日出,伊水望魚遊。
不共朋相得,歸來夕征雨,雪掃南甫明月出。

  款識  

甲骨文 翼予 吳承燕

  鈐印  

翰墨緣(朱文);吳承燕(白文);翼予(朱文)

  作家介紹  

吳承燕(1898-1968),1926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門學校,1948年隨國民黨渡海來臺,定居臺北,並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今師大美術系)。善山水畫及隸、行、草書法,於古文字如甲骨文、金文亦用功極深。于右任讚其「詩書畫三奇」,並為之題寫齋名「愛吾廬」。

  想跟你說  

吳承燕書法以草書最為人知,書風主要學東晉陸機〈平復帖〉,以中鋒用筆為特色,不強調提按的變化,用筆精熟,草法謹嚴。吳承燕雖非文字學學者,但喜歡以甲骨文創作,這件作品是以毛筆之表現為主,幾乎不見甲骨上的刀刻痕跡,中鋒行筆之中,控制筆壓,以筆尖使轉,線質細挺而遒勁。甲骨文書作的書寫多為對聯,書家會附上楷書釋文,然此書作中未見吳承燕附上釋文。吳承燕好集古為詩,此作應是,雖有漏字或衍字,致難以完整句讀,然瑕不掩瑜。此書作顯示戰後來臺書家之中,除研究古文字的學者如董作賓之外,尚有吳承燕的甲骨文書法,值得細細品味欣賞。

 

𓇬   𓇬   𓇬



🖌 吳承燕臨楚公鐘銘文
「楚公為自作寶大棽鐘,孫子其永寶。楚公鐘」,1949年臨摹〈楚公鐘〉之作,以小篆細勁挺拔的線條為主,字勢自然,與行草書落款搭配,全書體勢呼應和諧,表現了高古淵深的金石氣。(魏清德家屬捐贈)

  釋文  

楚公為自作寶大棽鐘,孫子其永寶。楚公鐘

  款識  

三十八年十二月聖誕節愛吾廬主吳承燕臨

  鈐印  

吳承燕印(白文)

  作家介紹  

吳承燕(1898-1968),1926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門學校,1948年隨國民黨渡海來臺,定居臺北,並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今師大美術系)。善山水畫及隸、行、草書法,於古文字如甲骨文、金文亦用功極深。于右任讚其「詩書畫三奇」,並為之題寫齋名「愛吾廬」。



 

 

🖌 施龍文崇文書院課卷
施瓊芳(龍文)崇文書院課卷,名次為超等第一名。施瓊芳與次子施士洁為臺灣唯一父子進士。課卷為一文題一詩題,此卷約為施瓊芳在23歲拔貢(1837)之前所寫。(楊文富家族捐贈)

  釋文  

崇文書院 超等第一名 生員施龍文
文題: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
詩題:賦得秋分見壽星得星字五言八韻。
評語:考核既精,議論亦復透徹,仍足冠乎其曹。書法不堪,切宜勤勤臨池。考證根據先輩,烘染極見匠心,典題之正軌也。小講內,先生旁批切中作者之病,亟宜體會。

  鈐印  

寸心千古(白文)

  作家介紹  

施瓊芳(1815-1867),初名龍文,1845年考中進士後,改名瓊芳。臺南市人。中進士後未就江蘇知縣一職,返臺擔任海東書院山長。次子士洁(1856-1922)二十歲時即考中進士,施氏父子為臺灣唯一的父子進士。施瓊芳的詩文收錄於《石蘭山館遺稿》。詩作編入《全臺詩》第5冊。

  想跟你說  

崇文書院為府城四大書院之一,其址位於今中西區興華街附近,建築今已不存。書院學生每月必須接受課考,一次官課(正課),一次師課。每份課卷有文題、詩題各一,成績分超等、特等、壹等。本卷列為超等第一名,即是最高名次。此份課卷議論、考核精詳,獲得師長肯定,不過也因為字寫得不夠工整,被提醒「切宜勤勤臨池」,要多多練字啦。本卷約作於施瓊芳1837年取得拔貢之前,為23歲之前所寫。本次文題為〈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即八股文,題出自《論語・鄉黨》。詩題為〈賦得秋分見壽星得星字五言八韻〉,詩作收錄在施瓊芳《石蘭山館遺稿》卷十九〈試帖一〉。

 

𓇬   𓇬   𓇬

 


  

🖌 葉應祥《三世見售錄》
1895年孟春,葉應祥在書架偶然尋得祖父、父親的崇文、海東書院舊卷,故抄錄自己與父祖共三代的詩文作品集曰《三世見售錄》。

清代以八股文取士,書院課卷即是八股文習作,是名「見售」。文題〈不舍晝夜盈科〉,為崇文書院師課,名次第四。丘逢甲時任崇文書院山長,給予評語「筆跡流利,法度亦密。」本文約作於1890年前後。(黃典權家屬捐贈)

  作家介紹  

葉應祥(?-1897),名國禎,別號赤嵌樵、醉春園,為陳渭川、連橫友人,年紀約同連橫(1878-1936),如非葉應祥早逝,他定然也是臺南浪吟詩社、南社的一員,將與詩友一同踏竹溪、禮開元,吟詠唱和。

  想跟你說  

《三世見售錄》收錄葉應祥與父親葉觀光(竹臣)及祖父葉朝陽(璋特)的書院課卷,有海東書院、崇文書院、蓬壺書院等課卷。

 

𓇬   𓇬   𓇬

 


🖌 魏清德臨蘇軾〈奉喧帖〉
〈奉喧帖〉是蘇軾寫給釋惟簡的書信,約寫於北宋嘉佑4年(1059)東坡23歲時。一般咸認為此帖與〈眉州奉候帖〉同為現存東坡早年的作品,筆法類似王羲之〈蘭亭序〉,清秀勁爽。此為魏清德臨摹之作,在熟練的運筆之中,鍜鍊行草書技法,筆畫之牽連映帶絕無遲疑。(魏清德家屬捐贈)

  釋文  

軾頓首:昨者累日奉喧,既行,又沐遠出,至刻厚意。即日法履何如?所要繡觀音,尋便召人商量,皆言若今日便下手繡,亦須至五月十間方得了當。如成見賣者,即甚不佳,厥直六貫五六。見未令繡,且此咨報,如何如何。借及折枝兩軸,專令歸納,並無汙損,且請點撿粧佛,甚煩催督。今令兩僕去迎,且請便遣回,令趨追薦。仍希覷令子細安置結束,勿使磨損為祝。其餘者,亦幸與督之。至祝至祝!所借浮漚畫一軸,近將比對壁上畫者,恐非真筆,然亦稍可愛。前人如相許,輟得亦妙。冗事甚聒雅懷,非宗契不至此也。大人未及奉書,舍弟亦同致懇。珍重珍重!不次。軾頓首。宗兄寶月大師。

三日早。
前買纈一匹,花樣不入意,卻封納換黃地月兒者一匹,厥直同否?聒噪聒噪!昨所說兩藥方,劄去呈大人。近召卌八哥,與說前來事,意他言待歸與一親情計會,此欲與再扣前人,恐要知浮漚,請與掛意圖之,厥費亦請勿令過前來所說,但量貧宗所辦得,莫作何三輩眼目看也。呵呵。因送竇宰,千萬訪及。軾手啟。(吳東晟點校)

◖白話語譯

寶月大師宗兄法鑒:敬啟者:
前一陣子多日打擾,離開時,又蒙您遠出送行,很感謝您的厚意盛情。不知現在您一切都好嗎?
您所要的繡觀音,我利用空檔找來相關人士詢問,都說如果今天就開始繡,也要到五月十日左右才能繡好。如果要買現成貨,品質就很不好,要賣六貫五、六。我看了,沒讓他們繡,先將情形向您報告,您覺得如何?跟您借的兩軸折枝圖,已專門派人歸還,且無污損,請查核後供佛。很抱歉讓您一再催討。今派兩僕前去,事完之後再麻煩便中遣回,可讓他們參加追薦佛事。仍希望讓他們仔細安置整理,不要讓圖畫磨損。其他的,也希望您多多督促照看,拜託拜託。跟您借的浮漚畫一軸,最近拿來跟壁上所畫對照,發現恐非真跡,不過也比真跡可愛。前人如果稱讚,那麼取來也是不錯。不好意思,說這些瑣事叨擾您,如果不是您的同宗情誼,一般人恐怕早已不耐煩了吧。家父、舍弟託我向您問候。珍重祝福。恕不一一問候。軾敬上

三日上午
又啟者:前陣子買了一匹花布,花樣不滿意,退回封存收納,拿去換一匹黃底月紋的花布。很好奇它們價值一樣嗎?不好意思,囉唆囉唆,請勿見怪。
昨天所說的兩藥方,已送給家父。最近召來四十八哥,跟他說前次的事。猜他會說等回去再跟一個親戚商量合計。這要再對照前人的評價,恐怕您想知道浮漚畫的真假,所以麻煩您再留神去找,費用也記得不要超過上次所說。只要考量到是在下鑑定的,不要當成是何三那種人的眼光就好。哈哈。因為是要送竇首長的,請務必要找到。軾再啟(吳東晟譯)

  作家介紹  

魏清德(1886-1964),號潤庵,新竹人。1906年自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後從事教職,1909年進入臺灣日日新報社擔任漢文部編輯,直到1940年退休。魏清德是詠霓吟社、瀛社社員,除了漢詩之外,也寫小說與散文。著作頗豐,詩作編入《全臺詩》第38、39冊,2013年本館亦有《魏清德全集》共8冊出版。

  想跟你說  

魏清德臨蘇軾尺牘在筆力與體勢上,雖不如蘇軾的沉著深重與欹斜跌宕,但仍保有自己書法的雅正平和之氣。在這臨書之作中,魏清德以其日常習字書寫,展演了出入東坡之神的時空穿越,真可謂淋漓痛快。
有沒有想過,自己與友人閒談日常生活瑣事的信件、隨手書寫的文字,竟然變成一件法帖!臨摹古代書家法帖,不僅是一種字體的學習,也是心靈上尚友古人的交流。

 

𓇬   𓇬   𓇬

 

 

🖌 洪棄生《寄鶴齋詩集・披晞集》
《寄鶴齋詩集・披晞集》共有七卷,收錄1895年乙未割臺後至1905年之詩作,開篇即為「潰兵棄地」、「叛將獻船」、「臺灣淪陷」、「斗六一帶被毀」等長篇古詩,描繪戰爭的殘酷與亂世中人民的傷害,亦有批判新政權的〈檢疫嘆〉、〈猛虎行〉等詩作。「披晞」意即披著髮在朝陽初升所經之處曬乾,表達作者高潔不同流俗的志趣。既不同流俗,也就表示作者對於當代有所批判。(洪小如捐贈)

  釋文  

〈檢疫嘆〉睢盱海東國,其俗與人殊。暴殄待民物,行與疫鬼俱。檢疫入人家,橫將老幼驅。刀圭及針藥,刲剖死人膚。云欲免傳染,須焚死者軀。到處人惶惶,有病應受俘。不許在家養,病院非虛拘。或有諱病人,一死如偷窬。亦有無病人,羸黃以病誣。封守死者家,禁錮七日逾。彼謂行善政,防患無不孚。將彼作癘看,自是愚人愚。愚人死猶可,檢疫呼殺我。疫死柔於水,檢死暴於火。水火兩無情,萬物為么麼。

  作家介紹  

洪棄生(1866-1928),彰化鹿港人,為清末至日治時期臺灣古典詩大家,乙未割臺之後,絕意仕進,潛心於詩古文辭,堅不剪辮,拒著洋服,拒說日語,所寫多是對當朝執政者的批判,著作甚豐,有《寄鶴齋詩矕》、《寄鶴齋文矕》、《寄鶴齋詩話》、《八州詩草》、《八州遊記》等。

  想跟你說  

洪棄生詩作超過二十萬字,編入《全臺詩》第17冊。〈檢疫嘆〉為五言古詩,描寫當時日本政府為了預防傳染病蔓延,以嚴厲且粗暴的方式來進行防疫,雖然有防患未然的效果,但卻不尊重生命,殃及無辜健康的民眾。「暴殄待民物,行與疫鬼俱」,不能尊重生命的防疫制度,與疫病奪人性命又有甚麼差異呢?

 

𓇬   𓇬   𓇬
 

 

🖌 黃純青《晴園詩草》

黃純青為瀛社詩人,與次子黃得時俱有文名。《晴園詩草》有紀錄生活、批判科舉制度、敘述地方人文景物的詩作。例如〈田舍郎十四首有序〉,自言出身農家為田舍郎,詩寫北部的農村風景,放牛、放鴨、捕田螺、捕泥鰍、養豬等,寫實又生動活潑。(黃得時捐贈)

  釋文  

〈田歌〉
風光滿眼綠盈疇,蔗瘦蕉肥水稻稠。短笛田歌村外路,一鞭夕日策歸牛。

〈捕田螺〉
籬邊屋角晚風多,纔聽胡胡又覺羅。香稻初肥春水足,一竿笠網捕田螺。

〈捕泥鰌〉
鷺翻牛背落溪頭,香稻芽新六月抽。天地如爐田水熱,綠陰覆處捕泥鰌。

  作家介紹  

黃純青(1875-1956),晚號晴園老人。新北樹林人。幼從秀才王作霖學漢文,十二歲能作八股文。歷任臺北州協議會員、臺灣總督府評議會員、臺灣省參議員、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為臺北詠霓吟社、瀛社、薇閣吟社、心社社員。有《晴園詩草》刊行,詩作編入《全臺詩》第42冊,另有未刊文稿等典藏於本館。

 

𓇬   𓇬   𓇬

 

 

  

🖌 王炳南《蕉窗隨筆》

《蕉窗隨筆》為王炳南輯錄,約三百頁,抄錄洪以南、黃植亭、周紹祖、莊雲從、趙雲石、羅秀惠等北中南各地詩人的作品,亦有在臺日人,應是抄自《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新報》、《臺灣新聞》。書名頁題「卷裡有詩皆錦繡」癸卯北嶼散人,推測所錄為1903年前後詩作。南社蔡佩香〈送胡南溟先生往廈〉七律二首約作於1902-1905之間,詩末有陳渭川(瘦雲)的評語。(吳鐘靈、吳鐘熊捐贈)

  釋文  

〈送胡南溟先生往廈〉
一番分袂輒心悲,握手銷魂悵別時。行色悾惚謀索句,離歌慷慨醉傾卮。
恨無寶劍貽良友,只有新詩贈故知。兩袖清風相送遠,隔江回首暮雲垂。(其一)
乘風破浪出瀛東,幾度聯床雨又風。昔日同舟共琴鶴,今朝孤棹出帡幪。
話從一別添離緒,交到中年憶少童。最是關心文字友,夢魂還繞舊詩筒。(其二)

  作家介紹  

蔡佩香(1867-1925),字夢蘭,號南樵。臺南人。為光緒年間廩生,曾師事舉人蔡國琳。於1905年與連橫於廈門辦《福建日日新聞》。1906年加入南社,並參與臺灣總督府臨時舊慣調查會。1907年北上任《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記者,後因病南返。1924年擔任臺南新報社漢文記者。詩作多寫臺南在地歷史與人文,編入《全臺詩》第22冊。

王炳南(1883-1952),名清閩,號北嶼釣客。臺南北門人。為南社、嶼江吟社、白鷗吟社等詩社社員,詩以王孟為宗,性靈自然,有詩集《北嶼釣客吟草》刊行,手稿典藏於本館。詩作編入《全臺詩》第45冊。

  想跟你說  

王炳南、蔡佩香、胡南溟、陳渭川皆是臺南古典詩社南社社員。
蔡佩香〈送胡南溟先生往廈〉七律二首收入《全臺詩》第26冊。
如果沒有王炳南抄錄日治報紙詩作與文章的手稿,今天就看不到1921年以前的《臺南新報》啊!

 

𓇬   𓇬   𓇬

 

 

🖌 《詠霓吟社詩集》趙一山評

詠霓吟社於1905年創立,社員為黃純青、魏清德、王少濤、劉克明、李碩卿、莊雲從等人,社團主要活躍時間為1905-1906年,瀛社於1909年成立之後,成員亦加入其中。詩集共收錄詠霓吟社十期課題,1906年第十期課題為「背面美人」,詞宗為趙一山。(黃得時捐贈)

  釋文  

有好題目,才有好詩。統觀此作,篇篇者佳,美不勝收,令人欽挹,較前兩題大相懸絕。群季俊秀,皆為惠連,於斯益信。臨風嘆賞,神與俱馳。

  款識  

丙午蒲節後三日 綺城雅齋 愚弟趙一山拜讀

  作家介紹  

趙一山(1856-1927),名元安,字文徽,又號益山、劍樓。清代秀才出身,日治後設劍樓書塾教授漢學,從遊弟子頗眾,有王少濤、歐劍窗、駱香林、李石鯨、杜仰山、李騰嶽等,女弟子有王香禪。詩作編入《全臺詩》第13冊。

  想跟你說  

詠霓吟社社員散居於臺灣各處,所以他們並非是實際見面舉辦詩會,而是用通訊的方式,每期選定詩題,社員輪流擔任各期值東,負責收課題並交給詞宗品評。這種以通訊結社的方式就跟洪棄生、許夢青、蔡啟運的鹿苑(鹿港、苑裡)吟社相似。

 

𓇬   𓇬   𓇬

 看懂題目是創作好詩文的關鍵。

1905年,臺北第一個詩社誕生,是一個以通訊方式結社的古典詩社,社員是幾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有國語學校出身的王少濤、劉克明、魏清德、莊雲從等人,有漢學私塾出身的黃純青、李碩卿等,經常擔任詠霓吟社詞宗的趙一山(相當於社團老師),五十歲考過秀才的他,對這些年輕後輩說:「詩文之道,第一以相題為要,既有題目,乃由題目出詞章」,下筆之前要先看清楚題目,如果認題不真、按題不切,雖然文句寫得很美、很有道理但也沒有用。寫詩文,最要緊的就是要先看懂題目。是否經常被國文老師嫌棄作文寫得太差、不通順,問題出在哪裡你知道嗎?趙一山也指出其中的癥結,他說「有好題目才有好詩」,是不是有幾分道理!

對聯是富含妙趣的文字,上右下左,仄起平收,這是通則。羅懷珍這副對聯,蕉對梨,植物對;黛綠對鵝黃;顏色對;吹對瀉,動詞對,黃綠相間、動靜虛實,配合瀟灑從容的行書,這就是毫端之下的樂趣。

 

🖌 羅懷珍〈行書「蕉雨.梨花」對聯〉

「蕉雨墨池吹黛綠,梨花春露瀉鹅黃」為前人名句,日治時期羅懷珍書贈魏清德。行書,融合趙孟頫行書的方正結體,與顏真卿楷法的筋力,神采瀟灑,顧則生姿。(魏清德家屬捐贈)

  釋文  

蕉雨墨池吹黛綠,梨花春露瀉鵝黃

  款識  

潤庵先生大人教正
君藍羅懷珍

  鈐印  

羅懷珍印(白文);君藍一字壁菴

  作家介紹  

羅懷珍(1859-1932),字君藍,或作君蘭。彰化人,清末秀才,為日治時期著名書家。鹿港詩人許逸漁謂其「書工逸少鵝堪換,人似淵明菊可親」。羅氏書法為二王一路的帖派路線,並善於融合明代董其昌和元代趙孟頫行草書風以為一己面貌。

  想跟你說  

此聯有趙孟頫行書的方正結體,但在筆力上則又加入顏真卿楷法的筋力,神采瀟灑,顧則生姿,字裡行間表現字如其人的雍容大度,是學養與書法融通的文人典型書風。此為羅君藍贈魏清德之書作。


下一篇
酬唱傳情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