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 / 自己走走 - 主題路線 / 嘉義

嘉義

代表標籤
顯示全部標籤
2022.10.19
0.0
百年穿越──森鐵與文環傳奇
路線 阿里山森林鐵路(獨立山站)→太平雲梯→太平三十六彎→隆榮商店(太平老街上張文環故居) 一家四口上了床後,這獨屋便像沉到闇夜底部一般,這時沒有塗泥巴的滿是縫隙與洞洞的牆上,星空便豪華地輝耀起來,從四方八面還傳來山間禽獸不易入眠似的鳴聲與巢被佔去的悲切的鳥叫以及遭了狐狸暗算、拼命掙扎翅膀的聲音。右邊對面的洞穴裡,有時也會傳出小猴被母猴擠開時的叫聲。 ——張文環〈夜猿〉 嘉義梅山太平村,古稱大坪,作家張文環由此出生成長,許多作品中皆有濃濃的山村風情,他在〈夜猿〉中記述了日治時代梅山造紙業的興盛、描寫山村夜晚的空曠與寂寥;也在〈過重〉中寫下梅山汗路之難行──村人挑擔往來,往往汗如雨下,這些生活情景今已不復,但古道仍在,造紙池也仍在竹林當中,等待遊客尋幽訪勝。 張文環對鄉村的描繪、人情的隱喻,隱然與殖民政府的皇民化政策抗衡。他將小說作品〈閹雞〉搬上新劇舞臺,結合林摶秋撰寫劇本、呂泉生製作配樂,打造出第一流的臺灣本土戲劇。而張文環也是探訪嘉義梅山的另一把鑰匙,在太平老街上,有著不少造景以〈閹雞〉為主題,了解張文環,便能從現世看到百年前的太平。 張文環筆下的山村,既有自然風光、又有寫實精神,以自身的生命經歷寫出鄉村的生活與人情,可惜在他本該發光發熱的年代,日本邁入戰爭總動員體制,臺灣作家身不由己,必須依循國策來創作。到了戰後,又因為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等威權經驗,加上跨語言書寫的困難,才華洋溢的張文環,也漸漸淡出了文壇,直到1972年才又開始提筆,用日文創作《滾地郎》一書。 而來到嘉義,一定要去走訪著名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穿梭奔馳於群山當中的百年森林鐵路,在修復後重新亮相,當火車再度駛入軌道,馳騁在日本人規劃修築的林業鐵路上——這條為了汲取臺灣山林資源而開設的鐵路,彷彿帶著所有人穿梭回百年之前。 山區鐵路建設不易,阿里山森林鐵路早在1914年便躍上歷史舞臺,成為東亞第一的登山鐵道,鐵道所連結的千年林場也隨之大量摧折。今日,悠游於蒼翠清新的森林裡,依稀是緩慢優雅的情調,然而過去山區的生活卻艱苦非常。若搭林鐵、站停樟腦寮(或獨立山),可由大巃頂步道(或接駁)往太平老街。 百年前的梅山,因盛產竹子,故而造紙業發達,張文環幼時見父親經營此道,寫來格外親切。時移事易,七零年代以後,梅山漸漸轉向栽種高山茶,已成為阿里山高山茶的產區,來此不免要在竹林裡喝杯茶,感受幾分現世悠靜、天下太平。從森鐵到太平,一路看見嘉義的百年身世。 第一站 ☞ 阿里山森林鐵路(獨立山站) 阿里山森林鐵路獨立山站 阿里山森林鐵路獨立山站有步道通往太平老街。 這整棟孤屋的正對面能看到卡拉賓的山,也能微細地聽見阿里山鐵路的火車汽笛聲。 ——張文環〈夜猿〉 商量陳久旺和吳氏錦的婚姻時,正好是在決定設阿里山鐵路的時期,竹崎和梅仔坑庄的住民都把火車要駛上高山的事當日常的話題。 ——張文環《滾地郎》 張文環在1909年,出生於嘉義梅山,他的許多作品,都圍繞在故鄉的山景與村鎮風光,如〈夜猿〉裡描述到在遙遠的梅山上,就能聽見火車的汽笛聲,生動的聲音與畫面躍然紙上。在而在自傳式作品《滾地郎》裡,也寫到了他幼年時期,鄉親興奮地談論阿里山鐵路興建的事情,鐵路是現代化的象徵,能夠搭乘火車、甚至看到火車,往往能令鄉下孩子興奮不已。 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誕生,原為日本政府開發高山林木資源,而今卻留下了一條極具特色的登山鐵路。1903年經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的實地勘察、選線調查規劃後,鐵道路線便已大致底定,幾經波折後於1913年竣工。戰後,阿里山鐵路由林務局接管營運,1963年阿里山結束伐木工作,加上1982年阿里山公路通車後,鐵路也逐漸轉型為旅遊用途。 第二站 ☞ 太平雲梯 太平老街中心 太平雲梯橫跨深谷,從梅山太平村聯通龜山,風景十分壯觀。 夕陽西下的時刻,成群的猴子便從溪谷下游,跳躍樹木到枝椏,跳到對面的山回去。因此,樹林像被風吹掀一樣,翩翩白色葉背,搖晃得很厲害。對面的山,懸崖邊有洞窟,成為猴子們棲息的窩。 ——張文環〈夜猿〉 張文環在小說〈夜猿〉當中,描寫了山村裡獼猴成群的風光,這樣的場景不僅是張文環的童年記憶,也可以看出張文環對地方與自然的特殊情感,隱然對抗著山下現代化與都會化的洪流。 張文環故居在太平老街上,不遠處有新建了一座「太平雲梯」,橫跨深谷,從梅山太平村聯通龜山,風景十分壯觀,能遠眺嘉南平原,也能一眼看盡太平三十六彎。傍晚時分,山村隨著夜色沉入寂寥,格外能感受到〈夜猿〉裡的氛圍。近年雲梯偶有舉辦高空野餐活動,伴隨星光夜風,以及山下的燈火,十分浪漫。雲梯附近還有不少健行步道,從竹林茶坊可以連接孝子路步道、沿途竹林搖曳,雲梯旁則有雲之南道步道,步道不長卻能欣賞廣闊的茶園景觀。 第三站 ☞ 太平三十六彎 梅山往太平的道路上 太平三十六彎不僅車行陡峭,在過去還必須靠步行聯外的時代,古道(二十八彎處)更是顛簸難行,別稱「梅山汗路」。 母親便謹慎地,把前的背端綁好一個結,再提起扁擔,稍微屈伸扛起了兩籠放滿香蕉的番薯籃仔,大約有六十斤吧。爬到坡上需要喘口氣而不得不休息一下,從肩膀卸下貨物,就看了山坡下面想看到母親的身影。 ——張文環〈過重〉 張文環在小說〈過重〉裡,講述一名少年原本想到公學校參加慶典,但看到母親要獨自挑著約48公斤重的香蕉到市場去賣,就有些不捨,於是他只好放棄學校慶典,一起挑到市場賣。但少年發現這麼多的香蕉,也只能賣到60錢的價格,而還要被官吏抽走10錢,母親十分不滿,但後來也只能將委屈吞忍下去。這篇小說裡,描寫的不僅是親情,還隱然批判資本市場與維權的統治壓迫農民的情景。 著名的太平三十六彎,就在梅山前往太平的這段公路上,道路依陡峭的山勢迴旋,一路險峻的彎道攀升,不僅車行陡峭,在過去還必須靠步行聯外的時代,古道(二十八彎處)更是顛簸難行,別稱「梅山汗路」。路旁每一彎都有計數,從一數到三十六,就從梅山到了太平。在三十二彎處下探,還有清代留下的民番界碑,代表著早期漢人開墾時,原漢衝突的斑斑跡痕。 第四站 ☞ 隆榮商店(太平老街上張文環故居) 嘉義縣梅山鄉太平村17號 太平老街的中心的雜貨店──隆榮商店,是張文環的故居。 三桂的先人不但叫人在招牌上寫了「福全藥房」四個大字,還在卸下了窗板的窗邊擱了一隻木雕閹雞。……做為裝飾物來看,這家藥店的宣傳手法倒是十分成功的。村人們通常都不說福全藥房,光叫柴閹雞。在村人們眼中,想來這隻用木頭雕刻的閹雞必是第一次見識的。還有,村人們與其讀字,遠不如看雕刻,印象來得更深刻,當做標記也是很方便的。 ——張文環〈閹雞〉 張文環的代表作品為〈閹雞〉,內容敘述一名女性「月里」,嫁到一戶家道中落的商人之家,丈夫後來也變得癡呆失能,她在艱苦的環境當中,仍希望活出自我,擁有自由的人生。「閹雞」作為貫串全文的象徵,除了隱喻了委靡不振的丈夫之外,也隱然藉此諷刺了父權與傳統道德的結構。 位於太平老街的中心的隆榮商店,就是張文環的故居。早年的老屋已改建成今日的店面。店面二樓打造了一個小小的展示空間,分享張文環的故事、以及他的作品。館內不定期換展,介紹張文環作品中的不同面向,細看他筆下的山村人情畫。店面賣的是當地特產──高山茶,來此不妨體驗一下精緻的茶席,聽主人介紹此地高山茶獨有的風味,談天說地,遙想當年的市街盛況。 來到茶鄉,隆榮商店的主人也會熱情提供製茶體驗(需跟茶廠預約),可以更深入的瞭解高山茶的製程,或乾脆發個懶吧!就躲在掩去所有塵囂的竹林裡偷閒、偷香,去老街尾「竹林茶坊」清幽的享受一杯高山烏龍,才不負此行。
700 次點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