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返回文學展示

相遇.花樹下——客家文學行動展

土地之歌

 

臺灣北部多丘陵盆地,中南部為平原地形,花東縱谷的山海風貌,是許多作家描繪的對象,以文字承載豐富地景的縮影。

跟隨作家的行蹤,漫步在城鄉巷弄間,閱讀客家文學的同時,也認識這片土地的過去與現在。透過作家筆下的「自然地景」和「人文地景」,側耳傾聽作家的朗讀聲,縱情閱覽臺灣的山川風貌。

 

 

阿爸在世
滿山種桐
桐子商人買

阿爸過身
滿山桐花
桐花詩人惜

──范文芳,〈桐花〉 ,《收冬戲:客家詩與歌交會的慶典》,二〇〇一


范文芳以桐花的盛開、凋謝對應父親生死,以白色桐花做譬喻,為落花增添美感同時透露著淡淡哀愁。

 

▸ ▸ ▸ 客家電視《飛越客庄》提供

 

- - -

 

車子漸漸進入花蓮港區,初妹看到寫著「米侖」的牌子,初妹想起大哥曾跟她說他就在米侖做事呢。那麼就快到車站了。這是個小山坡地,左側的坡道上簇新的一個大鳥居,表參道旁兩排新栽的松樹,簇新的石燈籠,座落其中。

──方梓,《來去花蓮港》,二〇一二


方梓將先民拓墾花蓮及受日本殖民的經過融入小說中,透過初妹眼中的「米侖」,描繪當時的花蓮地景。

 


 

 

再過一個磅空
再過一板鐵橋
經過街路
轉個斡
遠遠介山城
正開緊木棉花

到了
快到了
空空缺缺介路
共樣愛向前

──張芳慈,〈下一站〉,《天光日》,二〇〇四


從張芳慈的訪談可見,這首詩寫於九二一地震之後,作者搭火車經過無數個隧道及鐵橋,內心急切返鄉,帶著滿懷焦慮心情,盼望下一站東勢家鄉快點到站,即使前方道路受阻,也要繼續向前。

 

▸ ▸ ▸ 張芳慈手稿

 

▸ ▸ ▸ 民視《飛閱文學地景》提供

 

 


 

 

𠊎等祇有跈等下淡水河一路南下
蓋像分麼个命運帶等
一步一个腳跡
慢慢仔行入荒涼个高屏平原
𠊎等知得從今以後
客家山歌會適這響起
同原鄉个父老兄弟對唱

──陳寧貴,〈濫濫庄〉,《台灣客家文學選集 I》,二〇〇三


陳寧貴帶著感懷的口吻,回憶早年客家人自淡水河一路南行,踏著命運的腳步,踩上荒涼的高屏平原。本文借用山歌的象徵,訴說山歌在哪響起,哪裡就有客家人的存在。

 

- - -

 

培育成長佢个生命開出嫩嫩黃綉色个
菜頭花。
春霞矇矓个中央山脈下直直橫過嘉南大平原,
到台灣海峽濱滿邊,
盡開你个生命花喲!
田唇路還有帶初生个細牛仔,
公牛背上阿啾鳥母牛背上白鷺鷥,
慢慢散步配伴你,
青春清純个菜頭花,
島嶼个冬陽係溫暖。

──杜潘芳格,〈菜頭花開囉!〉,《杜潘芳格集》,二〇〇九


杜潘芳格以黃綉色的菜頭花從一顆種籽被種下後,吸收養分、茁壯長成的過程來歌詠臺灣。借用菜頭花在海峽沿岸土地開成漫漫一片花海,比喻臺灣就像充滿生命力的花朵,不斷茁壯。
搭配白鷺鷥、大捲尾鳥在牛背上停留或嬉戲的畫面,讓人感受到臺灣土地的樸實之美以及生機盎然的景致。

 

 


 

 

當久毋識轉故鄉个𠊎
經過九湖村
毋知奈久做好个大路
一位細阿妹仔
折一枝菊花分𠊎鼻
講愛分𠊎帶轉去屋下插

──黃恆秋,〈九湖个杭菊〉,《擔竿人生》,一九九〇


許久未回苗栗故鄉,經過九湖村,望見滿園的杭菊。途經一條陌生的大路,有一位女孩說要摘一枝菊花給黃恆秋帶回家中聞香。讀到這,細細咀嚼詩意,充滿浪漫情懷。

 

▸ ▸ ▸ 民視《飛閱文學地景》提供

 

- - -

 

一條山歌唱過138公里遠
在鑼鼓鬧天个七股出海
曾文溪唱出流動个歌聲水影
一生人在吾个耳公頭回響

──江秀鳳(江昀),〈曾文溪个歌聲〉,《曾文溪个歌聲:客語遊子詩集〉,二〇一〇


曾文溪上游源自嘉義阿里山的西南邊,從臺南七股入海,全長約莫一三八公里,是臺南市最長的河流。江秀鳳以地理環境入詩,寫出在異鄉生活的心境。

 

▸ ▸ ▸ 民視《飛閱文學地景》提供

 

- - -

 

𠊎在山里對岸遙望
卑南大溪在眼前打橫過
食中央山脈个奶汁
接海岸山脈个汗水
闊野野个大河壩 緊滾緊闊 緊滾緊闊

──彭歲玲 ,〈在山里對岸想汝〉,《記得你个好:詩畫選集(含樂譜/MV)》,二〇二〇


彭歲玲描寫臺東卑南溪流入太平洋的壯闊,呈現山海交融的地貌,遙望不停湧動翻滾的寬闊河流,內心頓時澎湃不已。

 

▸ ▸ ▸ 民視《飛閱文學地景》提供

 

- - -

 

順等台3線,行入龍潭北龍路,過再穿過市區,到同神龍路交叉口,不管係直行向左片看,抑係左轉神龍路向右片看,就看得着一口大陂塘,這就係人講个「靈潭陂」......在好天時,陂塘水搖搖激激,金光唧爧在該歡迎您。

──徐貴榮,〈靈潭陂〉,《58°个鄰舍情》,二〇二〇


桃園素來有「千塘之鄉」的美名,分佈的埤塘和水圳,數量之多、密度之高,堪稱臺灣之最。
順著台三線,走入龍潭就能望見一口池塘,即「靈潭陂」。天氣好的時候,池塘漣漪陣陣,金光閃閃。每遇旱情,農人會聚集於此一同祈雨。後來因為有鄉民曾在風雨之夕看見黃龍現蹤,遂又有「龍潭陂」之名。

 

▸ ▸ ▸ 民視《飛閱文學地景》提供

 

下一篇
尋味食光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