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返回文學展示

相遇.花樹下——客家文學行動展

尋味食光

 

客家族群遷移來臺後,各地氣候及環境條件的差異造就出不同特色的飲食文化,而這也是客家文學中必然會出現的主題。

在過去,遷徙及開墾不易的記憶,物資匱乏的處境,讓客家人養成善用天然資源、愛物惜物的習慣。例如利用醃漬來保存食材,以達到最大效益;又或是採食山間野蔬,皆表現出客家文化的惜食精神。

 

山下那一望無際的稻田,禾苗正在起著微波;山上是一排排正在猛抽新芽的茶樹,在歸途上的斑鳩,時時發出慵倦的啼鳴。不論山上山下,都是一片翠綠,生意盎然。然而兩者在其含義上卻有貧富的差別。

──鍾肇政,《魯冰花》,二〇〇四


鍾肇政描寫漫山的景致,充滿蓬勃綠意。然而,山下種稻的三溪村與山上種茶樹的泉水村,則因用來灌溉的泉水量多寡,在生計上有著一富一貧的天壤之別。

 

▸ ▸ ▸ 鍾肇政為《魯冰花》題字。

 

 

做茶間裏,此刻正給水蒸氣、茶香以及一股從火爐裏輻射出來的熱氣籠罩著。談笑聲,吆喝聲,加上炒茶匙與茶鍋碰撞的金屬響聲此起彼落,熱鬧非凡。

──鍾肇政,《臺灣人三部曲(一)沉淪》,二〇〇五


《臺灣人三部曲》的場景以桃園龍潭區的九座寮為主,描述茶農摘取茶葉後,將茶葉送入茶間以大鐵鍋中翻炒,使香氣提高,進而做出甘醇爽口的好茶,字裏行間透露出製茶忙碌、熱鬧的畫面。

 

▸ ▸ ▸ 一九六八年六月蘭開書局出版。

 


❖ 

 

酸柑在樹頂掛一季秋
等日頭花染出淰黃成金
等收冬戲个山歌入味
淡淡仔个酸柑味,摎
糯米香共賀接年

──黃碧清,〈酸柑〉,《2019年苗栗縣文學集—母語文學創作集 惜,阿姆話》,二〇一九


客家人捨不得虎頭柑因水分消失而萎縮被丟棄,經九蒸九曬的工序後,製成酸柑茶,化腐朽神奇,成為化痰治咳及敬神討吉利的茶品。
黃碧清以酸柑帶進秋收豐樂的景象,伴隨收冬戲的山歌與過年蒸粄時的糯米香,迎接新年到來。

 


❖ 

 

玻璃盎肚發酵好勢个醢(gieˇ)
摻兜記憶个密碼:
薑嫲、七層插、酸醋
使得尋轉 客人幾世代个遷徙路
使得尋著 客人幾擔重个硬程魂
味緒係仰脣餳人 記憶就仰脣清楚

──劉惠月,〈醢个記憶〉,《醢个記憶-客語大埔腔有聲詩》,二〇一八


「醢」來自東勢客庄,以未經烹煮過的山豬肉加上薑、九層塔、紅糟、白醋以及酒加以醃漬、發酵三個月終成美味,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劉惠月透過熟悉的味道,回憶起家族世代客家人艱辛打拼,遷徙奮鬥的過程。

 

▸ ▸ ▸ 劉惠月提供

 


❖ 

 

天光日
屋家人盡想望
為一生人勞碌个阿姆
入落一盎一盎个香覆菜

──邱一帆,〈阿姆个鹹菜〉,《油桐花下个思念》,二〇〇四


全詩以母親為一家人種下芥菜、製作覆菜的身影,心疼母親窮盡一生都在為家人辛勞付出,期盼來日也能為母親做覆菜,傳承的意味濃厚。

 

▸ ▸ ▸ 邱一帆手稿,其詩作中常以醃漬物作為題材,例如〈阿姆个鹹菜〉、〈賣覆菜个婦人家〉。


❖ 

 

 

《茶金》為臺灣首部海陸腔客語劇,以一九五〇年代為主要背景,描述新竹北埔的茶產業如何在動盪的社會環境中創造經濟奇蹟。

▸ ▸ ▸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提供

 

- - -

 

灶下傳來廚香百味
甜粄發粄龜粄三牲
借春天一托盤个福氣
收冬吔就愛做一棚戲歸還大地

──利玉芳,〈還福〉,《收冬戲:客家詩與歌交會的慶典 》,二〇〇一


客家人善於做「粄」,以米磨製成米漿製成粄脆後,可分作成各種粄食。常民生活隨處可見,也可用於節慶之時,因此,粄食是客家的特徵,亦是米食文化的極致展現。
本詩書寫在廚房料理年糕、發糕、紅龜粄和三牲,搬演收冬戲,以感恩之心答謝神明一年來的庇佑。

 

- - -

 

其實在那以前,對於擂茶我是全然陌生的,因為在我的生活中,根本就沒機會可以接觸到擂茶。但是那次在國姓鄉的採訪卻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當溫熱的茶湯入口之時,透過味蕾,我嚐到了一種熟悉的滋味......在似有若無之間,我隱隱約約地找回了記憶中的某種味道。

──潘樵 ,〈味蕾的記憶〉,《山村洄游》,二〇一九


擂茶的主要工具是擂缽跟擂棍,將茶葉、芝麻、花生、玄米,放到缽中,以擂棍研磨成細粒狀後,加入熱水攪拌,是著名的客家飲品。
潘樵前往國姓鄉採訪,偶然間接觸擂茶,想起小時候村莊叔伯以茶招待客人的過往,內心封塵許久的客庄記憶頓時湧現。

 

- - -

 

那種菜俗稱南洋春菊,日文漢字叫紅花襤褸菊,煮後的菜色襤褸,滋味苛澀黏腸,卻成為村民飢荒時的桌餚。有人說是飛機草,因為從飛機上撒的,將就食食。有人說是飢餓草,肚枵了,什麼都沒得吃時,加減有。

──甘耀明,《殺鬼》,二〇〇九


南洋春菊是適應力及繁殖力旺盛的植物,相傳是日治時期日軍為了戰爭時期仍有蔬菜可以果腹,度過飢荒,從飛機上在山區撒下大量種子而長成。
本文中,甘耀明也巧妙地添加客語「肚枵了」表示「肚子餓」,也運用日文漢字「紅花襤褸菊」,語言詞彙顯得活潑。

 

上一篇
土地之歌
下一篇
習俗一二事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