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 / 自己走走 - 主題路線 / 苗栗

苗栗

代表標籤
顯示全部標籤
2023.12.22
0.0
山林裡的不絕之泉:李喬
「一七三七年,乾隆二年,歲次丁已,廣東梅縣、鎮平、陸豐等地客人住入貓裡(苗栗)來。十年後,貓裡已經成為不大不小的客家人街庄市集。」──李喬《寒夜三部曲1:寒夜》 舊稱「隘寮下」的苗栗縣公館鄉,在清領乾、嘉時期,是原漢衝突的第一線。彼時,來自廣東梅縣、鎮平、陸豐等地的客家人由南北移,入駐時被呼為「貓裏」的苗栗,其後,逐步地進入道卡斯族的領域拓墾。生於1934年的李喬,其家族即是在此背景下移居蕃仔林(今香林)的移墾家族。 李喬的父親李木方為抗日運動家,戰後因二二八事件被捕,其家計長年仰賴母親葉冉妹獨力支撐。清貧的家庭生活,使得李喬自小便遍嘗辛酸,使得他對父親「大義」的堅持,與母親對家庭之付出,均有相當的思索空間。1962年起,李喬開始於報刊發表小說。其後,李喬應邀撰寫《臺灣先賢傳》,踏上閱讀檔案材料與實地走訪踏查之路,於1977年發表《結義西來庵:噍吧哖事件》一書。李喬與此前已展開對故鄉蕃仔林的短篇小說寫作,其成果集結為1970年出版的《山女:蕃仔林故事集》。 在《結義西來庵》後,李喬踏上了長篇歷史小說的寫作道路,並於1978年起陸續出版《寒夜》、《荒村》、《孤燈》等被稱為「寒夜三部曲」的作品。這三部曲的背景為清領1890年(光緒十六年)至日治終戰1945年(昭和二十年)間的蕃仔林,以彭、劉二家拓荒的遭遇為主軸,展現出台灣漢人如何以堅毅的精神面對墾殖之途的凶險困頓、如何回應不同國家體制所帶來的同樣壓迫,以及面臨戰爭時,於本土和海外的生存之道--令人驚嘆的是,這全都源自於對李喬故鄉,苗栗公館一帶的描繪。 建議路線 山泉水文學基地→石圍墻遺址→揆一樓 第一站►山泉水文學基地 苗栗縣公館鄉福星村3鄰101號之3 景點介紹: 位於苗栗縣公館鄉的「山泉水文學基地」,其命名由來乃源於李喬自身與其文學作品。「泉水」為李喬小名,「山」則為他的原點。李喬本身也期盼文學如山中泉水般源源不絕。山泉水文學基地周遭田園環繞,不定時有藝文展演、讀書會與導覽走讀輪番上陣。 第二站►石圍墻遺址 苗栗縣公館鄉苗27道路與苗25道路交界處 景點介紹: 「經過龜山渡口的平原,是鶴仔崗和五谷崗,再過去,由蔴薺寮到隘寮腳,是平坦的盆地。住在隘寮腳盆地中央地帶的,大都是閩南籍居民。隘寮腳的東南外圍稱為河頭,居住在河頭的都是客家人。他們的主要職業是當隘寮腳居民的長工;因為家裡大部分時間只有老少婦孺在家,為了防範先住民的襲擊,除了門戶牆壁特別加強外,六十多棟的莊子外邊,還砌上堅固的石板圍牆。所以河頭又稱「石圍牆」。」──李喬《寒夜三部曲1:寒夜》 1817年(清嘉慶廿二年),廣東梅縣人吳琳芳入墾此地,並於周遭築起石疊圍牆、種植刺竹及莿盤樹等,用以防備後龍溪洪水爆發與原住民的襲擊。此地原屬銅鑼鄉,後因後龍溪改道西向,遂歸公館鄉。 昔日的石墻據稱高七尺、寬六尺。1935(昭和十年)關刀山大地震時,石圍墻多數遭震垮,後遭拆除,今只留下一段遺址於紅棗園中,供後人憑弔。 第三站►揆一樓 363苗栗縣公館鄉石墻村揆一樓 景點介紹: 「他忽然對自己有些陌生起來:平常忙於生活,哪會想這麼多?今天才發現自己,原來腦子裡裝著不少奇思異想哩!那麼,這一逃這一豈有此理的禍患是什麼?人生得失又是什麼?人的幸與不幸怎麼分界? 這個分界不易,不過公館的地界已到;沿「石圍牆」的河堤走去,由福基田埂斜插進入公館庄後街——那不是堂兄的田舍嗎?」──李喬,〈小說〉,《李喬短篇小說精選集》 揆一樓為石圍墻庄之信仰中心,為吳琳芳建造此庄時一併建立而成。吳琳芳家中正堂奉有關聖帝君神位,為安民心,開放供墾民一同敬拜,是今日關帝廟的前身。1847年(清道光廿七年),增祀孔聖神位。1907年(明治40年),更名為「揆一樓」,其名取自孟子離婁篇「先聖後聖,其揆一也」。關刀山大地震後,吳家捐出此地,向村民募款,於1936年(昭和11年)重建。
211 次點閱
2
2022.10.17
0.0
砂糖橘詹冰淇淋
路線 詹冰文學故事館→存仁藥局舊址→峨崙廟→詹冰故居→詹氏繼述堂 螞蟻螞蟻螞蟻螞蟻螞蟻螞蟻  蝗蟲的大腿 螞蟻螞蟻螞蟻螞蟻螞蟻螞蟻 螞蟻螞蟻螞蟻螞蟻螞蟻螞蟻       蜻蜓的眼睛 螞蟻螞蟻螞蟻螞蟻螞蟻螞蟻 螞蟻螞蟻螞蟻螞蟻螞蟻螞蟻    蝴蝶的翅膀 螞蟻螞蟻螞蟻螞蟻螞蟻螞蟻 ——詹冰〈山路上的螞蟻〉 苗栗卓蘭是水果之鄉,也是詩人詹冰的故鄉。卓蘭四季盛產不同的水果,遊客到此不免來趟採果之旅,小鎮上也有詩人留下的許多童詩,展現了生活裡可愛又生動的一面。 詹冰的詩像是生活裡的小故事、或是一個剎那的即景,簡單生動,像卓蘭一樣。他說滿開的〈櫻花〉:「現在是笑的極點。其證據是,正在滴下美麗的淚珠…。」也將觀察到的生態摘引入。 小鎮留有他豐富生活足跡,他在卓蘭國中當了25年的理化教師,有藥師執照的他,也開了當時鎮上最大的存仁藥局(為當年鎮上唯一由專門藥師執業的藥局),此處更是笠詩社的誕生地──詹冰邀請了預計籌備詩刊的文友們來此討論、因而此處也成了《笠》詩刊創社之所在。 詹冰故居至今仍維持完好,安靜的院落裡,仿若還留有生活的痕跡,在水果之鄉生活的詩人夫妻,感情甜蜜動人。詹冰曾寫下的《椪柑》一詩,就是他看著太太「充滿食慾的眼睛」,慫恿被中醫禁口的太太偷吃水果。夫妻間的互動溫馨可愛,吃完一整個椪柑的太太,還賴皮說,醫生只說不要吃酸的水果。跟水果一樣甜蜜的情感,或許也是詹冰的創作原動力。 如今,鎮上已開幕的詹冰故事館煥然一新,它前身為卓蘭國小的日式宿舍,此刻已修整為紀念詹冰的文學園地,裡面有滿滿的故事,以全新的面貌迎接遊人,訴說小鎮詩人的文學軌跡。 鎮上的信仰中心峨崙廟,也有著詹冰詩作的立牌,寫著「我在童年摸過的龍珠龍柱…(略)…到現在都不改變」,廟宇紀錄了歷史,詩人卻留下了對太太的情意,來峨崙廟拜神:「老妻要祈求一家平安子孫幸福,我只求老妻好好愛我」,連到廟宇裡拜拜都會被詩人放閃。 在出發前往果園採果之前,卓蘭小鎮正是最好的休憩點,果園四季開放,椪柑的清甜一如小鎮生活的滋潤清爽。也別忘了來到小鎮散步繞一繞,一路上處處可見的詹冰詩作,語言平易親人,或許詩人對於現世生活感到幸福完滿,因此揮灑了無盡的童趣與愛吧! 第一站 ☞ 詹冰文學故事館 卓蘭鎮立圖書館旁日式老屋 詹冰文學故事館的前身為卓蘭國小日式宿舍。館內介紹了詹冰的生平,以及他創作上的奇思異想。 雨雨雨雨雨雨……。 星星們流的淚珠嗎?  雨雨雨雨雨雨……。 雨雨雨雨雨雨……。 花兒們沒有帶雨傘。 雨雨雨雨雨雨……。 雨雨雨雨雨雨……。 我的詩心也淋濕了。 雨雨雨雨雨雨……。 ——詹冰〈雨〉 詹冰(1921-2004),苗栗卓蘭人,曾就讀臺中一中,在校期間加入「銀鈴會」(約1947年),後赴東京就讀明治藥專。 畢業後回到家鄉開設藥局,同時也在國中擔任理化老師。1964年與錦連、陳千武與林亨泰等人共同成立笠詩社。 詹冰的新詩充滿現代主義的前衛風格,其圖像詩與童詩也非常活潑有趣,例如〈雨〉這一首詩中,重複的雨字與刪節號仿若雨點淅瀝落下的圖象,畫面看起來很是生動,擬真的筆法也頗為童稚可愛。 卓蘭國小原為「罩蘭公學校」,於1906年創校,為卓蘭地區最早的公學校。創校初期暫借民房做教室及宿舍使用,1912年始建木造宿舍。2014年日式宿舍指定為歷史建築,並2021年整修完成,其中一棟作為「詹冰故事文學館」使用。 第二站 ☞ 存仁藥局舊址 卓蘭鎮民族路民生路口的綠色建築 這是詹冰開設的藥局,據在地耆老的說法,此棟在市場內的綠色的磁磚外牆至今無改。 四歲的小羽對外婆說: 「外婆,外婆 我的爺爺開藥房 有好多好多的藥 以後你病的時候 不必去外面買藥 和我感冒時一樣 吃藥不要錢!」 ——詹冰〈小羽的好意〉 詹冰從日本明治藥專學成回臺後,回到故鄉卓蘭開設「存仁藥局」,舊址位於卓蘭市場旁邊,曾是鎮上最大、也是唯一由合格藥師所開設的西藥房。詹冰的童詩十分有趣,在〈小羽的好意〉中,以他自身的藥局當作題材,諧擬了孫子與外婆說話時天真童稚的語氣。 詩人陳千武回憶說,存仁藥局是當年笠詩社籌備之地:「一樓是店面藥局,於是上二樓客廳座談」。雖然建築還在,但昔人已逝,但且一樓店面已經出租給其他店家,現在靜立市場一隅。據在地耆老的說法,藥局的綠色磁磚外牆至今無改。 第三站 ☞ 峨崙廟 苗栗縣卓蘭鎮中正路81巷10號 峨崙廟是卓蘭當地信仰中心,建於道光年間,歷史悠久。 我在童年摸過的龍珠龍柱 我在童年騎過的兩座石獅 我在童年睡過的水泥拱門 我在童年玩過陀螺彈珠的廟庭 到現在都不改變 ——詹冰〈峨崙廟〉 在詹冰的〈峨崙廟〉詩作裡,描寫卓蘭鎮上的大廟,矗立在小鎮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也陪他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歲月。 峨崙廟主祀三山國王,為廣東潮汕地區移民的主神,建於1823年,是卓蘭地區最古老的廟宇。而廟宇內除了三山國王,也奉祀「祖師公」。祖師公原名「慚愧祖師」,是唐代高僧,清代將軍吳光亮率兵從斗六「開山撫番」,征討原住民時,即向慚愧祖師祈求庇佑。因此慚愧祖師成為漢人在中部淺山「原漢衝突」地區的護佑神祇。 峨崙廟裡有一口古老的大鐘,這口大鐘於1940年遭日本政府徵收鎔鑄,但在數十年後,廟祝偶然在大湖警察局裡發現這口大鐘,經過多年交涉後,終於在1982年順利將大鐘請回,成為在地美談。 第四站 ☞ 詹冰故居 卓蘭鎮新厝里仁愛路22號 此處是詹冰的老家,故居目前並未開放參觀。 小蜈蚣說: 「爸爸,新年快到了, 我要買新鞋子。」 蜈蚣爸爸說: 「你要我的老命是不是!」 ——詹冰〈蜈蚣〉 詹冰本名是詹益川,畢業於臺中一中,在中學時代曾加入「銀鈴會」。原本希望到日本攻讀文學,但後來還是順應父親的期望,就讀日本明治藥專。畢業後返鄉開設存仁藥局,同時也擔任卓蘭國中理化老師,長達25年。許多學生對他的記憶都是和藹可親。 詹冰故居目前並未開放參觀,仍有家人住在裡面。建築本身狀況良好。雖非觀光景點,但此處幽靜的庭院、舒適的陽光,讓人不禁遙想詩人平靜快樂的小鎮生活,筆下的溫馨童趣,或許也由此而來。 第四站 ☞ 詹氏繼述堂 苗栗縣卓蘭鎮博愛路27號 詹氏祖廟,在鎮上頗有規模。 卓蘭詹家為當地的大家族,信義路上有一間美麗典雅的老建築「繼述堂」,即為詹家的祠堂,興建於1885年,奉祀自北宋先祖詹學傳以降的神主牌位,1935年中部大地鎮,祠堂重建後命名為「繼述堂」,傳統三合院融入了日式建築風格,例如其著名的歇山式屋頂,十分獨特,目前已指定為歷史建築。而繼述堂門口有兩隻石豬,取豬聰明伶俐、且多子多孫之意。
709 次點閱
0
2022.10.17
0.0
給你滿滿的臺灣價值──吳濁流的文學與西湖
路線 吳濁流藝文館→宣王宮→店仔街(西湖老街)→西湖國小(四湖公學校) 身為台灣人,聊政治似乎是生活的一環,即便想避而不談,總難免在電視上、朋友口中聽到兩句。吳濁流的創作以小說聞名,小說都非常的「泛政治化」,他就好像你我身邊那個對政治滔滔不絕的朋友,牢騷滿腹,講個沒完。你心裡對這個世界也有許多不平之鳴嗎?這個社會的制度造成人性的扭曲,讓人看不下去嗎?各種形形色色的憤怒,相信吳濁流會告訴你,寫下來吧!因為他就是這樣。  吳濁流在文學史上得到「鐵血」、「硬頸」的評價,其實並非偶然,因為他真的很敢寫!不管是批評諂媚日人的台灣士紳、或以自身見聞記錄了二二八的始末,能在風聲鶴唳的年代寫下如此強烈的批判,其實是冒著絕大的生命危險。就憑這樣的勇氣,他還真的不只是個愛談政治的阿北!時間拉得更早一點,也可見端倪──他從一出社會就因為論文「文辭過激」,被「貶」到苗栗郡內最為偏遠的西湖──當時西湖最熱鬧的店仔街上甚至沒有賣米!  吳濁流是在五湖分教場(今苗栗縣西湖鄉五湖國小)任教期間受到文學啟發而開始創作,苗栗西湖因此成了他的文學原鄉,更在此寫出了他的第一篇小說。生於日治時代,他著力描寫台灣人在日本治下的種種不平與扭曲。尤其成名作《亞細亞的孤兒》這個書名,幾乎被視為台灣人普遍的心聲,台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國際地位就是如此的冷暖自知。這些故事都保留在西湖鄉的吳濁流藝文館中,走訪西湖,平靜的鄉村隔絕世事,今天的西湖老街(店仔街)仍有古老的打鐵店,多少能感受吳濁流初來時境況。  今日翻看吳濁流的小說仍十分引人共鳴,台灣人的命運在日本人的掌控與對中國的文化認同之間,漸漸形成自我的抵抗意識,或許這也是他的作品能讓今天的讀者依然感到說不出的熟悉之緣故吧!當代社會仍在辯證、探討所謂的「台灣意識」,其實,也正是吳濁流小說裡的追索。 第一站 ☞ 吳濁流藝文館 苗栗縣西湖鄉五湖街194之4號 吳濁流藝文館內常設展介紹吳濁流的生平、作品,館外還有舒適的大草坪 館內常設展介紹吳濁流的生平,在西湖的十五年是吳濁流住過最久的地點,不只在此啟發了小說創作之路,也留下許多友誼與回憶。他的散文有許多在西湖生活的小故事,比如有一次跟同事張阿番一起去苗栗玩。西湖地處偏僻,要買米通常都要花一天來回的時間到苗栗市街購買,吳濁流第一次跟同事相約去苗栗,因為缺乏鍛鍊,走得非常辛苦,還是張阿番陪著他邊走邊聊,告訴他,其實歷代校長夫人第一次走這條山路都會走到哭出來。雖然在此多年,但吳濁流事後想來不無慶幸,若非待在地處偏遠的小鄉村,也許生命會經歷更多未知的風浪。 當時西湖因交通不便,日人拿來作左遷的用地,我在此跼蹐了十五年,於今想來實是有幸,不然如果在交通便利日人很多的地方,就難免要與日人衝突,其結果也不想可知的。 ──《回憶五湖》 第二站 ☞ 宣王宮(雲梯書院) 苗栗縣西湖鄉四湖村學堂下10號 今日的雲梯書院在1976年已改建成宣王宮。 雲梯書院是在地仕紳四湖劉家所創立的漢學堂。西湖在清代為秀才之鄉,吳濁流在〈回憶我的第二故鄉〉提及,光是四湖劉家兄弟就出過四個秀才!雲梯書院也是《亞細亞的孤兒》主角胡太明跟著爺爺拜訪、並短暫就讀過的地點,今日的雲梯書院在1976年已改建成宣王宮,殿前有雲梯書院的匾額,保留一絲線索。 宣王宮附近的劉恩寬古宅是劉氏宗祠,也可順道一遊。 原來西湖鄉清朝時代是文化鄉,有名的進士丘逢甲童年曾在高埔邱家書房念過書,四湖是劉家兄弟就出過四個秀才 ──〈回憶我的第二故鄉〉 二人下了古松蓊鬱的山坡,走到面臨榕樹廣場的雲梯書院前面。書院位於距榕樹不遠的一座廟宇對面,利用廟宇的一棟房屋作教室,小小的書院裡也有三、四十個學生。教室裡琅琅的書聲和學生們的嬉笑聲混成一片,一直傳到戶外。 ──《亞細亞的孤兒》 第三站 ☞ 店仔街(西湖老街) 苗栗縣西湖鄉店仔街 店仔街上仍保有古早的打鐵店「年盛鐵店」! 陳大人天一亮就出來巡視,他的巡視特別早,他早有早的理由。街上最早的人,在夏天就是打鐵店,冬天是賣杏仁及賣豆腐的。打鐵店的人怕白晝太熱,在爐火前面內外煎熬。越早收拾越好,所以四五點鐘就起來做活,打到晌午熱來就可以休息。打鐵工人每晨天色未明就起火,打的火花燦爛,汗流滿身,不得已脫了衣服再打,這時候陳大人忽然駕臨,開口就用日語大聲喝: 「馬鹿野郎。」 ——吳濁流〈陳大人〉 在吳濁流的小說〈陳大人〉中,臺灣巡察補(基層警察)陳英慶虎假虎威,專門欺壓百姓,在早上抓打赤膊的打鐵工人來教訓處罰。最後陳英慶因為太過囂張跋扈,遭人檢舉貪污,最後下場十分悽慘。 吳濁流初次到西湖是搭火車至銅鑼站,預計轉搭運甘蔗的臺車,殊不知糖業不景氣,臺車線路已經暫停行駛,最後透過當地日本警察的協助,在車站附近找到臺車車伕,推往店仔街。店仔街曾經因糖業景氣好而熱鬧,但吳濁流到達時已因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而蕭條。街上有漢藥店、雜貨店、豬肉店、豆腐店、裁縫店、打鐵店。其中,古早的打鐵店仍保留至今,其中年盛鐵店創立於1870年左右,已有超過140年的歷史,值得前往參訪。 第四站 ☞ 西湖國小(四湖公學校) 苗栗縣西湖鄉龍洞村一鄰十八號 四湖公學校是吳濁流最初被調任西湖的第一間學校。 吳濁流任教西湖前後長達十五年,四湖公學校是他最初被調任的地點,也兩度調任五湖分教所(今五湖國小),在學校的不同時期都結識許多對教育很熱心的同事們,學校的樣子也牢牢的記在心中。 當時的學校僅六級…學生有三百二十餘人(女生二十人左右)。教室是木造的,後面還有一間簡陋不堪半斜半塌茅蓋的臨時教室。就學率現在記不清楚,諒必不達二十%…教室前面的運動場,其面積不大,僅可設一百五十公尺圓的跑道而已。運動場中有兩棵相當大的刺桐樹,夏天在其蔭影下可容全校學生集會。──摘自吳濁流〈回憶我的第二故鄉〉 吳濁流回憶中四湖公學校的刺桐樹,也化為筆下的場景: 街頭有棵莿桐樹,這棵莿桐樹有十數丈高,到了春天,花開滿樹,把春景點綴得美麗無邊,增加街道的美觀,可是一到秋天,大家就傷腦筋,秋風一來,莿桐樹的落葉,隨風飄舞,紛紛墜落。秋高氣爽,落葉紛飛,本是最富詩意的 ——《陳大人》
737 次點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