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文學展示/群星閃耀──美國及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特展/
戰爭的年代:希望幻滅與信仰喪失
返回文學展示

群星閃耀──美國及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特展

戰爭的年代:希望幻滅與信仰喪失

  看盡塵世冷暖——費茲傑羅  南方文學巨人——福克納  從記者開始的故事——海明威  

 

 

看盡塵世冷暖——費茲傑羅

 

他對戰爭的態度就像在欣賞一齣鬧劇,最好能演個不停,而且多流些血。
With the attitude he might have held toward an amusing melodrama he hoped it [the great war] would be long and bloody.

——費茲傑羅《塵世樂園》

 

在正式當上職業作家之前,費茲傑羅就已有許多創作。他的第一本小說《塵世樂園》其實是在非常匆促的情況下寫就:當時他正在陸軍新訓營接受軍官訓練,隨時可能被派赴歐洲戰場,一方面他很怕自己戰死後沒有任何作品遺留世間,另一方面他愛上了南方世家之女賽妲,很希望能娶她,但要先證明自己有能力靠寫作養活她,於是利用軍事訓練閒暇努力寫小說。
 

 

  
◪ 費茲傑羅《塵世樂園》,1920年 (左) /《塵世樂園》1964年法語版本 (中) / 《塵世樂園》1971年荷蘭語版本 (右)
《塵世樂園》以剛從歐戰戰場歸來的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生艾莫瑞.布雷恩為主角,前半部論及他大學時代的學習與戀愛過程,後半部寫他因為窮困而在紐約這個大都市看盡人間冷暖。因為把戰後美國社會的種種問題與禁酒令等歷史事件寫得絲絲入扣,所以才深得人心。 《塵世樂園》在1920年出版,三天內就賣完第一刷的3000本,讓作者費茲傑羅幾乎在一夜間變成了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名利雙收,更有機會讓他這個年僅24歲的窮小子出入上流社會交際場合。到了1921年底,《塵世樂園》一共賣出四萬九千本,他的短篇故事本來一篇值30美元,到1920年已經可以拿到1,000元,後來更於1929年提升到每篇4,000元。(南卡羅來納大學提供)

 

 


◪ 《塵世樂園》1964年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西里爾字母)版本
南卡羅來納大學提供。

 


 

 


 


南方文學巨人——福克納

 

 

這世界上有兩件事是人類就算很窮也總是會做的:打仗與喝酒。
War and drink are the two things man is never too poor to buy.

—— 福克納《寓言》

 

福克納為美國南方文學的重要作家,他的寫作生涯始終同時帶有現代主義的「普世性」與南方文學的「地域性」,因此一方面他筆下人物的遭遇可說是人類生存的現實景況,但更具體而言,他所關切的是美國南方的歷史文化、種族衝突、性別歧視、南方人的偏見等議題,因此每一本小說都為當時美國社會狀況留下了珍貴紀錄。

福克納一生足跡遍佈世界,去過很多地方,但他始終心繫故土,絕大部分創作都以美國南方的城鎮為故事背景,南方的風土民情都化為他小說中的點滴。

 


◪ 福克納《我彌留之際》,1935年
本書反映當時南方赤貧白人的生活困境,所謂的「Dying」不只是故事中母親的肉體死亡,也暗指她幾位子女在精神上的垂死狀態。如同喬伊斯所說,如果有一天都柏林從這世上消失了,可以按照他在小說《尤利西斯》裡的紀錄,原封不動地重建出來,或許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福克納與美國南方。

 


◪ 
福克納與弟弟們的合照,約1910–11年
威廉·福克納是密西西比州牛津市四個男孩中年紀最大的一個。在這張照片中,威廉(「比利」)位於後排中間,穆里(「傑克」,聯邦調查局特工)在左,約翰(「約翰西」,飛行員、農民和作家)在右。照片拍攝當時「比利」大約 13 歲。

 


◪ 
福克納的加拿大皇家空軍訓練筆記本
在航空學院期間,福克納保留了一個關於飛行、飛機索具、空中航行和電動機理論的詳細筆記本。該頁面是他的Curtiss JN-4原始圖「珍妮」,用於R.A.F.的飛機學員的飛行訓練。

 


◪ 
福克納致女兒吉兒的一封圖畫信,1934年
福克納將這封具視覺效果的信寄給女兒吉兒,傳達父親坐飛機從工作地點好萊塢回家的情景。在信中,福克納帶了一袋錢回家,並聲稱自己就是給他妻子埃斯特爾(Estelle)的禮物。 「Cho-Cho」和 「Mac」是福克納的繼子女Victoria和Malcom的暱稱。「Mammy」則是吉兒的保母。

 


 

 

從記者開始的故事——海明威

 

如果只是埋葬那些捐軀者的屍體,沒有向他們致意,那他們跟芝加哥屠宰場裡的牲畜屍體有什麼兩樣。
I had seen nothing sacred, and the things that were glorious had no glory and the sacrifices were like the stockyards at Chicago if nothing was done with the meat except to bury it.

——海明威《戰地春夢》

 

費茲傑羅、福克納兩人大學都沒有畢業,海明威則是大學教育都沒接受過。海明威高中畢業後就進入《堪薩斯星報》工作,該報提供給菜鳥記者的「寫作指南」形塑了他的特有文字風格。記者生涯不但讓他發展出一種被稱為「電報體」的簡潔文字風格,也幫助他寫出以西班牙內戰為故事背景的《戰地鐘聲》等經典作品,因為他總是以記者身分親眼見證戰場上的一切,寫來特別具有說服力。

 



◪  
海明威《三個故事和十首詩》,1923年
海明威第一本著作。當時他還是《多倫多星報》派駐巴黎的記者,在文壇默默無名。

 


◪  
海明威《在我們的時代》,1925年
海明威於一戰後獲《多倫多星報》派駐歐州,在巴黎如魚得水,也在新聞寫作之餘開始嘗試創作詩歌、小說。透過本書及《太陽依舊升起》,我們得以窺見許多「失落的一代」作家都是以這種模式出道:先在巴黎出版作品,然後才獲美國大出版社賞識,進而聲名大噪。

 


◪  
海明威《太陽依舊升起》,1926年
海明威第一本長篇小說,也讓他第一次能夠在美國累積文學聲譽。小說除了以欣賞鬥牛為重要元素,書中大大小小角色幾乎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受害者。

 


◪  
海明威《戰地春夢》,1929年
本書為根據海明威自己1918年前往義大利戰地前線當救護車司機的真實經驗而創作的戰爭小說。

 

  
◪ 海明威寫的西班牙內戰宣傳手冊《西班牙大地》,1938年(左) / 海明威《西班牙戰爭》,1938年 (右)

海明威支持西班牙內戰期間的共和國部隊,不僅籌資幫忙拍攝紀錄片《西班牙大地》,也幫忙寫了這一本僅僅六十頁的同名小手冊。

 


◪ 海明威《戰地鐘聲》,1940年
1937至38年間,海明威前往西班牙採訪內戰,支持共和政府,對抗佛朗哥將軍領導的法西斯叛軍。他先在1938年出版了以這場內戰為故事背景的劇作作品《第五縱隊》,1940年出版本書。

 


◪ 
海明威高年級足球校隊合影,1917年6月。
 

 


◪ 
《堪薩斯星報》編輯指南
《堪薩斯星報》編輯指南規則多達一百一十條,第一段所述被海明威奉為圭臬:「句子寫短一點。第一段寫短一點。用生動的英文寫文章。多用肯定句,避免否定句。」

 


◪ 
海明威腿上有傷疤,攝於1919年紐約市。

 


◪ 海明威發生車禍,1930年。

上一篇
何謂現代主義?
下一篇
現代主義思潮:三大家的文學風格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