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返回文學展示

群星閃耀──美國及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特展

經典美國:從好萊塢到文學桂冠

  前進好萊塢——費茲傑羅與福克納的奇幻旅程  文學桂冠的榮譽  爵士樂與現代主義  乾杯吧!海明威  

 

 

前進好萊塢——費茲傑羅與福克納的奇幻旅程

費茲傑羅曾三度前往好萊塢發展,時間或長或短,最後更病逝好萊塢。當時正值經濟大蕭條時期,所以當時很多現代主義作家為了養家餬口,其實都跟費茲傑羅一樣去了好萊塢。只是,費茲傑羅與好萊塢的緣分又更深了一些,如《大亨小傳》就曾三度被派拉蒙電影公司改拍成電影,2013年又有新拍版本,改拍頻率可說文學史上少見。另外,《夜未央》、《最後的大亨》,以及短篇小說〈重返巴比倫〉、〈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都曾被搬上大銀幕。

福克納與許多現代主義作家一樣有另一個身分:電影編劇。一方面他因為對親朋好友過於慷慨大方,另一方面又因為揮霍無度,即便後來文學聲譽漸漸攀向高峰,小說收入不少,但仍時常陷入入不敷出的險境,於是先後曾受過米高梅、20世紀福斯與華納兄弟等電影公司禮聘前往好萊塢,寫了二十部電影劇本,其中不乏影史鉅作,像是冷硬派偵探小說家雷蒙)錢德勒的《大眠》,還有被他改造成精采電影劇本的海明威《雖有猶無》。

 

 

 


◪《大亨小傳》1926年電影海版

改編自費茲傑羅 1925 年同名小說的首部電影。這部無聲劇情片由赫伯特布倫農執導,派拉蒙影業發行。

 

 


◪ 福克納《聖殿》,1931年

福克納暢銷小說之一,以禁酒令為時代背景,內容挑戰美國社會禁忌,描寫一位女大生遭強暴後的墮落過程,一開始遭出版社拒絕出版。福克納表示這是一本為了錢而寫的小說,但也有許多人提出正面評價。

 


◪ 福克納《八月之光》,1932年

故事以種族歧視的殘暴與南方社會階級的嚴酷為主題,發生在約克納帕陶法郡。出版後雖然銷路不佳,但三年後法國、德國都出現譯本,顯示福克納文學聲譽在外國已逐漸提升。

 

 


◪ 海明威《雖有猶無》,1937年
這本書講述了佛羅裡達州西礁的漁船船長哈利・摩根的故事。《雖有猶無》並非海明威的一流作品,但經過福克納修改成劇本後,成為好萊塢影史經典。

 


◪ 雷蒙・錢德勒《大眠》,1939年
冷酷犯罪主題小說,曾於1946 、1978年兩次被改編成電影。雖說費茲傑羅與福克納都是迫於經濟壓力而前往好萊塢當電影編劇的作家,但結果意外豐碩,福克納更是就此當了二十年編劇,最有名的莫過於《大眠》(電影片名一般譯為《夜長夢多》)與海明威《雖有猶無》兩本小說的改編劇本。

 


◪ 《最後的大亨》1941年初版書封

費茲傑羅未完成的小說遺作。

 


◪ 福克納於華納兄弟公司的工作證

福克納1942年在好萊塢期間擔任編劇的工作證。

 


◪《戰地鐘聲》電影海報,1943年

 


◪《雖有猶無》電影海報,1944年

 


◪ 連載於《生活》雜誌的《老人與海》,1952年
在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出版前十天,《生活》雜誌便以四萬美金的代價在1952年9月搶先刊登,結果兩天內就售出五百萬冊。

 


◪《戰地春夢》電影海報,1957年

 

  
◪《妾似朝陽又照君》電影海報,1957年 / 《老人與海》電影海報,1958年
這兩部電影的共同點,是導演皆為亨利・金恩。其中《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最知名與暢銷的小說作品,也是他唯一積極參與電影劇本寫作的小說,甚至到祕魯外海幫忙拍攝捕魚場面的電影。

 

 


◪ 海明威《流動的饗宴》,1964年

本書為海明威早年文學生涯回憶錄,由第四任妻子瑪莉在他去世後編輯出版。

 

 

 

 

 

 

 

 

文學桂冠的榮譽

如果純粹從文學獎的肯定看來,福克納的創作生涯除了得過世人最為熟知的諾貝爾文學獎(於1949年獲獎,是繼辛克萊・路易斯、尤金・歐尼爾與賽珍珠之後的第四位獲獎美國文學家,海明威屈居第五位,到1954年才獲獎)之外,他還曾兩度榮獲普立茲小說獎,美國國家圖書獎殊榮也有兩次,這方面成就無疑遠勝於海明威與費茲傑羅(前者只有一次靠《老人與海》獲得普立茲小說獎)。

諾貝爾文學獎在將獎項授予福克納時盛讚他的小說藝術為現代美國小說做出極其有力的貢獻,而他的確也當之無愧,因為他總是堅持自己的信念,小說中很少有屈從於市場的作品——少數的例外之一可能是那部以南方女大生遭強暴後變得墮落無比的小說《聖殿》。

 

 

 

 

爵士樂與現代主義

在現代主義發展中,爵士樂並非只是前述的一種時代精神而已。向來被歸類為哈林文藝復興運動成員的紐約作家蘭斯頓・休斯等人把非裔美國人特有的爵士樂元素帶入他們的實驗性詩歌與小說創作,也為現代主義做出重要貢獻。

費茲傑羅、海明威雖為白人,但他們分別在各自的小說裡對爵士樂有不少描寫,費茲傑羅甚至因為曾出版短篇故事集《爵士年代的故事》(1922年)而被稱為「爵士時代的代言人」。在海明威筆下,《太陽依舊升起》裡面的巴黎到處都是爵士樂酒吧,也有許多黑人樂手、舞者的角色,充分展現出一個在文化上被美國化的巴黎,而爵士樂扮演的是某種文化象徵。

 

 

乾杯吧!海明威

海明威的故鄉橡樹園鎮是個人們謹守清教徒規範的伊利諾州城鎮,對於喝酒、抽菸有非常嚴格的戒律。或許受此影響,海明威雖早年離家,但據其回憶錄《流動的饗宴》所載,他「把自己訓練成晚餐後,寫作前,還有寫作的時候都不喝酒」。但後來他在世人的眼裡終究變成了知名的酒鬼作家。

 

 

在一堆卯起來灌酒的人之間,不喝酒是個非常大的優勢。
It's a great advantage not to drink among hard-drinking people.

                                                    —— 費茲傑羅《大亨小傳》

 

 

文明始於蒸餾製酒。
Civilization started with distillation.
……這世上沒有難喝的威士忌,只是有些比較好喝 。
… There is no such thing ... as bad whiskey. Some whiskeys just happen to be better than others.
……男人在五十歲之前不該亂喝威士忌,但到了五十歲還不喝,就是笨蛋了。
But a man shouldn't fool with booze until he's fifty; then he's a damn fool if he doesn't.

—— 福克納《牛津鎮的威廉福克納》

 

 

喝酒沒什麼了不起的。重點是要喝醉。
To drink is nothing. It is to be drunk that is important.

                                        —— 海明威《戰地鐘聲》

 

 

上一篇
現代主義思潮:三大家的文學風格
下一篇
美國文學在臺灣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