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現代|佐藤春夫年表|困境・出口|【Box】關於佐藤春夫的「一」二三四五事
傳統・現代
1920年,日本帝國已從追求文明維新的明治時代,進入享受文化娛樂的大正時代。文學方面,夏目漱石、森鷗外、永井荷風、芥川龍之介、谷崎潤一郎等國民作家,已經寫出故事性與議題性豐富的現代小說。
佐藤春夫(1892-1964),活躍年代跨越戰前戰後的詩人、小說家、文藝評論者。出生於現今和歌山縣新宮市,這是一個背倚高峻熊野山域、面向廣闊太平洋的港口。傳說秦始皇派出尋找海外仙山的方士徐福,就是在新宮上岸;戰前與臺灣之間有木材進出口的密切往來。新宮人以對抗權威、追求自由獨立的性格自豪。佐藤春夫家族世代為漢醫,父親轉為西醫,漢學詩詞與西洋學問藝術的衝突與融合,體現在佐藤春夫多變的生活方式與創作風格之中。
從熊野川眺望新宮,約1910年。新宮以熊野川水運木材貿易而繁盛。河灘林立著船夫的小屋。
佐藤春夫成長之處,戰後。佐藤父親1894年起在此處開設熊野醫院,戰後改建為近畿大學分校。佐藤幼時常在門口的坡道騎腳踏車。左手邊的洋房則是初戀的地點。(佐藤春夫紀念館提供)
初戀情人・大前俊子(1891-1922),1905年1月,13歲。俊子常到熊野醫院照顧住院的兄長。佐藤寫下多篇給她的短歌。後來她嫁給佐藤的軍人朋友,夫妻相繼夭逝。(佐藤春夫紀念館提供)
新宮中學五年級時,1909年。到熊野市鬼城遠足時所攝。佐藤春夫在最上排。下排右4(舉手者)為東熙市。當時的佐藤是愛讀文學、批判學校教育而被停課的叛逆少年。(東哲一郎提供)
慶應義塾就學時代,1911年2月。這是攝於聽聞父親友人大石誠之助因「大逆事件」被處決的隔月。照片中有永井荷風(1排右5)與佐藤春夫(3排右4),佐藤左側是其終生摯友堀口大學。(佐藤春夫紀念館提供)
〈自畫像(未戴眼鏡)〉,佐藤春夫,1915年(油畫、帆布)。入選二科美術展覽會的畫作。多才多藝的佐藤,此時期志於成為畫家。該圖像後來用在《殉情詩集》(1921.7,新潮社)的扉頁。(Le Vent美術館藏)
〈自畫像〉,佐藤春夫,1942年(油畫、帆布)。佐藤自言畫風受到後期印象派影響甚多。(佐藤春夫紀念館藏)
佐藤春夫紀念館(原佐藤春夫宅)。原本位於東京小石川,1927年3月落成入住。附有八角塔,引人注目。之後遷建至新宮,1989年11月開放成為佐藤春夫紀念館。
對聯「簾外有天來雨露/堦前餘地種芝蘭」。小石川自宅客廳的對聯。佐藤樂於提攜後輩,門下聚集了許多文藝青年,後來甚至號稱「弟子三千人」。(輸出品)(佐藤春夫紀念館藏)
匾額「悠然見山」。中村不折題字,出自陶淵明的〈歸去來辭〉。曾懸掛於客廳。(輸出品)(佐藤春夫紀念館受託保管)
夾鼻眼鏡。佐藤春夫自從在1911年4月9日的19歲生日當天首次購買後,夾鼻眼鏡便成為他的形象招牌。(佐藤春夫紀念館藏)
懷錶。佐藤喜愛鋼筆、懷錶、打火機等小物件。懷錶與夾鼻眼鏡,同時象徵佐藤的時髦(西洋)品味。(佐藤春夫紀念館藏)
鋼筆。原本使用粗字沾水筆的佐藤,約莫自1923年起開始使用鋼筆,直到晚年逐漸轉變為細筆字。(佐藤春夫紀念館藏)
木印「三人跨日二人戴之」,1926年。邊款是「丙寅三月正平/作於更生居」。印文為「春夫」的字形分解,出自父親豐太郎的巧思。(實踐女子大學受託保管)
木印「詩多成枕上」。製作年份不明。佐藤喜歡在狹窄的空間執筆,大多俯臥在棉被上創作。(實踐女子大學受託保管)
石印「任人笑風雲氣少兒女情多」,傅抱石,1935年。邊款是「春夫先生撰句/抱石刻」,印文出自鍾嶸《詩品》。是出版《一吟双涙抄》(1935.6,野田書房)時委託製作。(實踐女子大學受託保管)
佐藤春夫年表
年代 |
記事 |
一八九二年 |
四月九日,出生於和歌山縣東牟婁郡新宮町(今新宮市)。 |
一九○四年 |
四月,進入和歌山縣立新宮中學校(今縣立新宮高等學校)。 |
一九○八年 |
七月,投稿短歌獲選刊載於《明星》。 |
一九一○年 |
三月,自新宮中學校畢業。 |
一九一○年 |
七月,參加第一高等學校入學考試,於第二日棄權考試。結識堀口大學。 |
一九一○年 |
九月,與堀口大學一同進入慶應義塾大學預科文學部,受教於永井荷風。 |
一九一三年 |
九月,自慶應義塾大學退學。 |
一九一四年 |
十二月,與遠藤幸子同居,於本鄉區追分町共築新居。 |
一九一六年 |
七月,遷居至神奈川縣。 |
一九一七年 |
一月,結識芥川龍之介。 |
一九一七年 |
六月,與谷崎潤一郎相識。與遠藤幸子分手。 |
一九一七年 |
九月,與米谷香代子同居。 |
一九一八年 |
一月中旬,完成〈田園的憂鬱〉。 |
一九一八年 |
七月,在谷崎潤一郎的推薦下,發表〈李太白〉於《中央公論》。 |
一九二○年 |
二月,因極度神經衰弱,返回故鄉新宮休養。 |
一九二○年 |
六月下旬,自新宮出發,前往臺灣。 |
一九二○年 |
七月六日,乘船抵達基隆,展開臺灣之旅。 |
一九二○年 |
七月二十一日至八月四日,渡海至中國的廈門、鼓浪嶼、集美、漳州旅行。 |
一九二○年 |
八月五日,返抵基隆。 |
一九二○年 |
十月十五日,自基隆出發,返回日本;十九日,抵達神戶(詳細行程見後佐藤春夫臺灣旅行路線圖)。
十月,與米谷香代子分手。 |
一九二一年 |
一月起,陸續發表〈黃五娘〉、〈星〉(為〈黃五娘〉改題、續完)。 |
一九二一年 |
五月,與谷崎潤一郎絕交。 |
一九二一年 |
七月,由新潮社出版《殉情詩集》。發表〈日月潭遊記〉。 |
一九二一年 |
八月起,陸續發表〈集美學校〉、〈章美雪女士之墓〉、〈月明〉、〈宛如偵探小說的登場人物〉、〈蝗蟲的大旅行〉、〈朱雨亭其人及其他〉、〈廈門印象〉、〈漳州〉。除〈蝗蟲的大旅行〉,後皆收錄於《南方紀行》。 |
一九二二年 |
四月,由新潮社出版《南方紀行》。 |
一九二三年 |
一月,由新潮社出版《都會的憂鬱》。 |
一九二三年 |
六月,魯迅與周作人共編《現代日本小說集》,收錄佐藤春夫四篇作品。 |
一九二三年 |
八月起,陸續發表〈鷹爪花〉、〈魔鳥〉。 |
一九二四年 |
六月,發表〈旅人〉。 |
一九二四年 |
十月,由新潮社出版《旅人》。 |
一九二五年 |
三月起,陸續發表〈霧社〉、〈女誡扇綺譚〉。 |
一九二六年 |
二月,由第一書房出版《女誡扇綺譚》。 |
一九二六年 |
三月,發表〈漳州橋畔愁夜曲〉。 |
一九二六年 |
九月中旬,與谷崎潤一郎恢復友誼。 |
一九二六年 |
九月,發表〈天上聖母〉,由改造社出版《蝗蟲的大旅行》。 |
一九二七年 |
七月,應田漢之邀,赴中國旅行。與郁達夫同遊西湖後,收到芥川龍之介的訃音。 |
一九二八年 |
一月,發表〈奇談〉,後改名為〈太陽旗之下〉。 |
一九三○年 |
八月,佐藤春夫與谷崎潤一郎、千代三人聯名發表公開信,並與千代結婚。 |
一九三二年 |
一月,翻譯魯迅的〈故鄉〉,刊載於《中央公論》。 |
一九三二年 |
九月、十月,發表〈殖民地之旅〉。 |
一九三二年 |
十月,由春陽堂出版《蝗蟲的大旅行》。 |
一九三五年 |
一月,擔任第一屆芥川賞評審委員(直至一九六二年的第四十六屆)。 |
一九三五年 |
六月,由岩波書店出版與增田涉共同翻譯的《魯迅選集》。 |
一九三六年 |
二月,太宰治來信,懇求給予芥川賞。 |
一九三六年 |
七月,由昭森社出版《霧社》,收錄〈彼夏之記〉。由春陽堂出版《南方紀行》。 |
一九三六年 |
十一月,為大鹿卓《野蠻人》(以臺灣山地為舞臺的小說)繪畫插圖。 |
一九三七年 |
八月,發表〈社寮島旅情記〉。 |
一九三七年 |
十一月,為黑木謳子《南方的果樹園》書名題字。 |
一九三七年 |
十二月,發表〈談廈門〉。 |
一九三八年 |
五月,向「文藝汎論詩集賞」推薦西川滿獲得「詩業功勞賞」。 |
一九四三年 |
八月,為黃氏鳳姿《臺灣的少女》寫序文。 |
一九四三年 |
十一月,由昭森社出版《霧社》改訂增補版。 |
一九四四年 |
一月,由臺灣的清水書店出版佐藤春夫譯《平妖傳》。 |
一九四五年 |
三月,為邱淳洸《淳洸詩集》寫賀詞。 |
一九四八年 |
十一月,由文體社出版《女誡扇綺譚》。 |
一九五四年 |
十二月,為邱永漢《濁水溪》書名題字。 |
一九五九年 |
十月,發表〈暑夏之旅的回憶〉,後收錄於修道社一九六一年出版的《望鄉之賦》。 |
一九六一年 |
三月,於芥川賞選評時,推薦坂口䙥子的作品〈蕃婦羅婆的故事〉。 |
一九六二年 |
三月,為臺灣出身、慶應義塾大學畢業的庄司總一遺稿詩集《野野實抄》寫跋文。 |
一九六三年 |
三月,發表〈受邀到臺灣〉,後收錄於讀賣新聞社同年出版的《詩文半世紀》。 |
一九六四年 |
五月六日,因心肌梗塞逝於東京文京區關口町自宅。享年七十二歲。 |
一九九八年 |
四月,由臨川書店出版《定本佐藤春夫全集》(全三十六卷),至二〇〇一年完畢。 |
年表製作參考資料:
1. 財團法人佐藤春夫紀念會編,《新編圖錄佐藤春夫》,和歌山:新宮市教育委員會、新宮市立佐藤春夫紀念館,2008年3月。
2. 邱若山製,〈佐藤春夫臺灣關係作品年表〉,《殖民地之旅》,臺北:前衛出版社,2016年11月。
困境・出口
「哎,薔薇,你病了!」
那聲音在他的耳畔突然響起。
原來是來自他自己的口中。
可是,在他的耳畔,
響起的卻不是自己的聲音。
(引自〈田園的憂鬱〉,1918年。)
為著無望的愛,
月影沉沉襲人冷。
為著堪憐物哀,
水光消竭無覓處。
(引自〈水邊月夜之歌〉,《殉情詩集》,1921年。)
秋刀魚、秋刀魚,
這秋刀魚是太苦了,還是太鹹呢?
熱淚不斷滴滴垂落下來,
在這地方吃秋刀魚是哪來的習慣呢?
(引自〈秋刀魚之歌〉,1921年。)
佐藤春夫自少立志創作,不惜違逆父親報考第一高校的期待,而進入慶應大學師事景仰已久的永井荷風。只是不久後就離開正規教育機構而自學,終於在遇見谷崎潤一郎後,經過其修改與推薦,從1918年起陸續發表〈李太白〉、〈田園的憂鬱〉等,以浪漫派的旗手之姿備受文壇矚目。
〈李太白〉以唐代詩人李白為主角,〈田園的憂鬱〉描寫東京郊外新婚生活的煩悶,象徵貫穿佐藤春夫文學的歷史想像與騷人心志主題。不到兩年,佐藤春夫發現自己的第二任妻子與弟弟秋雄之間有曖昧情誼,同時谷崎潤一郎與小姨子之間也有不倫關係,因此對於被瞞在鼓裡的谷崎夫人千代心生憐惜,卻苦於無法告白。在手足與婚姻之間的矛盾抉擇中,佐藤春夫陷入人生與創作的瓶頸,1920年春回故鄉新宮休養之際,獲得解脫困境的契機:臺灣之旅。
佐藤春夫陸續寫出臺灣作品、《殉情詩集》(1921年)與〈秋刀魚之歌〉(1921年)等代表作,在文壇聲望日漸升高,後來成為芥川賞評審委員,太宰治就曾寫信給他,希望能獲得青睞,成為芥川賞得主。
〈薔薇〉,佐藤春夫,創作年份不明(硬筆、紙)。佐藤以「花痴」自居,一生喜愛畫花。花中尤重薔薇,在佐藤文學象徵著高貴的藝術。(佐藤春夫紀念館藏)
《生病的薔薇》,佐藤春夫,1918年11月,天佑社。佐藤春夫的第一本著作集,收錄9篇作品,並由谷崎潤一郎寫序。〈生病的薔薇〉是〈田園的憂鬱〉未定稿的標題。(河野龍也藏)
《田園的憂鬱》,佐藤春夫,1919年6月,新潮社。佐藤在文壇登場之作,以1916年與女演員遠藤幸子「隱居」神奈川縣郊外的經歷為基礎。(河野龍也藏)
《都會的憂鬱》,佐藤春夫,1923年1月,新潮社。〈田園的憂鬱〉的續篇,描寫從田園回歸東京,依靠妻子的演出收入維生而前途茫茫的藝術修行過程。(河野龍也藏)
原稿塗鴉,佐藤春夫,約1921年,新資料。佐藤遇到創作瓶頸時,習慣在原稿空白處描畫設計圖。這樣的創作情景也曾出現在〈田園的憂鬱〉。(實踐女子大學受託保管)
少女時代的小林千代(1896-1982)。出生於群馬縣前橋市,1915年與谷崎潤一郎結婚後備受冷落,佐藤結束臺灣旅行後二人曾計畫再婚,卻不得實現。這是當時千代贈與佐藤的照片。(竹田長男提供)
谷崎潤一郎致佐藤春夫書信,1921年6月6日,首次公開。佐藤從臺灣返回日本後,寄居位於小田原的谷崎家中。谷崎一度同意將千代讓給佐藤,卻又反悔,雙方經過幾次爭吵而於1921年絕交。這是史稱「小田原事件」的最重要書信之一。摘譯其中段落如下,從谷崎激動的語氣中,可以想見當時對立的激烈。
「……我是想跟你當面談,談過後就算還是無法釋然,都比裝糊塗來得好,也能找到一些和平相處的方法,真的做不到那也只好絕交。現在你這種勉強維持友誼的方式讓我很難過,我也考慮該絕交就絕交,之後慢慢整理。現在如果已經到了你我必須絕交的狀態,那麼應該做的就是絕交,而非裝糊塗。就算絕交了,我也會在心中繼續思考你我之事,將來也可能有握手言和的一天。」(實踐女子大學藏)
谷崎潤一郎、千代與佐藤春夫聯名信,1930年8月。在「小田原事件」十年後,谷崎千代與佐藤春夫終成眷屬。這封同時宣告離婚與結婚的聯名信讓世人瞠目結舌。(河野龍也藏)
佐藤春夫與谷崎潤一郎,1930年8月7日。佐藤再婚之際,谷崎造訪佐藤老家,在勝浦赤島溫泉所拍攝的照片。(佐藤春夫紀念館提供)
佐藤春夫的新家庭,1932年。右起為佐藤春夫、方哉(佐藤與千代之子)、千代、鮎子(谷崎與千代之女)。攝於小石川自宅。(佐藤春夫紀念館提供)
《盲目物語》呈獻本,谷崎潤一郎,1932年2月,中央公論社。谷崎與女記者古川丁未子再婚後,仍維持與佐藤夫婦往來並贈與著作。但這本書的題字卻是谷崎心儀的有夫之婦根津松子之筆跡。(佐藤春夫紀念館藏)
太宰治,(1909-1948)。太宰治在徵兵檢查時拒絕剃髮,不久後就把這兩張照片附在1936年7月27日寫給佐藤的信中。當中戲謔地寫道「不惜花顏,當惜蓬髮」、「我家族的男人一到三十歲就都禿了」。(實踐女子大學受託保管)
太宰治致佐藤春夫書信,1936年2月5日。太宰治也是追隨佐藤的「弟子」之一。一心想獲得芥川賞的太宰寫信給評審委員佐藤央求,但反而被擔心其健康狀態的佐藤送進醫院。(實踐女子大學受託保管)
《晩年》呈獻本,太宰治,1936年6月,砂子屋書房。1936年6月22日,太宰帶著第一本創作集拜訪佐藤自宅。佐藤也在7月11日的上野出版紀念會上致詞。(佐藤春夫紀念館藏)
素描簿(附炭精筆),佐藤春夫使用,約1945年。1945年入夏之後,在戰時疏散地點長野縣佐久所使用。當中有聽見天皇玉音放送後,內心衝擊的短歌筆記。(實踐女子大學受託保管)
《殉情詩集》,佐藤春夫,1921年7月,新潮社。佐藤親自裝幀的第一本詩集,內容歌詠對谷崎千代的愛慕,在抒情當道的大正時代蔚為流行。裝幀採用領帶花紋,瀟灑而廣受好評。(河野龍也藏)
《我的一九二二年》,佐藤春夫,1923年2月,新潮社。岸田劉生裝幀。吟詠「小田原事件」後的孤獨,收錄佐藤抒情詩中最著名的〈秋刀魚之歌〉。(河野龍也藏)
《玉簪花》,佐藤春夫,1923年8月,新潮社。介紹《聊齋志異》、《今古奇觀》。在重視「漢文訓讀」傳統的日本,佐藤以現代日語翻譯中國古典文學之舉,相當創新。(河野龍也藏)
《車塵集》,佐藤春夫,1929年9月,武藏野書院。小穴隆一裝幀。翻譯中國閨秀詩為高雅的日文詩,使「漢詩」形象為之一新。(河野龍也藏)
《魔女》,佐藤春夫著,川上澄生畫,1931年10月,以士帖印社。秋朱之介裝幀。擅用古語醞釀典雅風格的佐藤,仿效摯友堀口大學,挑戰無格律、不押韻的現代詩。(河野龍也藏)
《FOU》,佐藤春夫著,谷中安規畫,1936年4月,版畫莊。此限定本內有多幅鬼才谷中安規的版畫。在佐藤春夫眾多裝幀華美的書籍中,堪稱一絕。(實踐女子大學藏)
《維納的殺人嫌疑犯》,佐藤春夫,1933年9月,小山書店。題材由親弟秋雄提供。自發表〈指紋〉(《中央公論》增刊號1918.7)以來,佐藤也以偵探小說聞名於文壇。(河野龍也藏)
【Box】關於佐藤春夫的「一」二三四五事
谷崎潤一郎與佐藤春夫亦師亦友,春夫與師母婚外情似乎也是一種傳承(?),他們後來會怎麼配對發展呢?
A.谷崎退出 B.春夫退出 C.千代退出 D.多元成家
答案:A.谷崎退出
1920年,日本的大正九年,已經在東京成家立業的青年,特地渡海來到台灣旅行的理由是什麼?想看大日本帝國的殖民地?想感受南方特異的風土?對佐藤春夫來說,旅行最直接的理由是──遠離傷心地。
大正5年(1916年),佐藤春夫與一同度過東京郊外生活的遠藤幸子離婚,又與幸子的後輩米谷香代子同居。這段在田園經營婚姻生活的挫敗,讓佐藤春夫寫出〈田園的憂鬱〉而成名;這位來自和歌山新宮市的青年,志於文學而來到都會東京,與崇敬已久的谷崎潤一郎終日談論藝術與創作,建立亦師亦友的親密關係。
遠藤幸子、米谷香代子都是劇團演員,在文人與女明星的配對方面,佐藤春夫似乎也與谷崎潤一郎相類。谷崎潤一郎的妻子千代曾是藝妓,結婚後照料作家起居,支撐起這常有文人雅士進出的家庭,只是丈夫的心卻轉向更為青春閃耀的妹妹せい了。與此同時,春夫發現弟弟秋雄與香代子之間也產生不倫之愛,卻也無法完全厭惡弟弟。在陷入手足之愛與夫妻之情的矛盾拉扯之際,春夫對於渾然不覺於配偶與手足之間情愫的的千代,心生同情並加溫為戀慕。
筆者自製的小田原事件人物關係圖:
佐藤春夫想做好哥哥原諒秋雄,也想扮演好丈夫原諒香代子,這已經夠兩難了,他還必須壓抑對於師母——千代的感情。佐藤春夫因此得了神經衰弱,並於1920年回到故鄉新宮市。一日走在路上,偶遇中學舊友東熙市,他在臺灣居住並執醫,正為了籌措建新醫院的經費回故鄉。東熙市力邀春夫來臺遊覽,這才促成了青年作家的殖民地之旅。佐藤春夫懷著在親情、友情、愛情關係之中的擺盪與糾結,來到臺灣旅行,所思、所見的空間景物、人情故事,也都映照出當時他的心境,使其筆下的臺灣,成為一塊安放他的情傷,並療癒他的南方島嶼。
至於師生手足多角戀的結局,這次旅行反而成為春夫毅然向千代告白的催化劑。回日本後,春夫決定與香代子分開。谷崎因想與せい結婚,也樂於讓佐藤春夫追求千代。然而如同推骨牌一般,因為せい拒絕谷崎,谷崎回頭發現千代的美,進而反悔與春夫的「讓妻」約定,佐藤春夫與谷崎潤一郎這對文壇師友因此翻臉絕交,直到十年之後,雙方各自分合,佐藤春夫才與前師母千代結為愛侶,終身不渝。
這段恐怕連當事人也難以分明的因緣,是日本文學史上著名的「小田原事件」,促使佐藤春夫文學產生劇烈的轉向。他又開始寫詩,以古典風格吟詠戀愛苦澀的《殉情詩集》(1921年)廣為人愛。散文風格也有所變化。從誇張怪誕的怪異小說,開始轉為描寫落魄男性追求平凡幸福的心境,《南方紀行》、〈旅人〉等臺灣、福建相關作品,也是在這個事件之後的產物。(文:林鈺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