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板5-1

全國軍民同胞們:這是一個非常的時代,我們都是非常的國民,大家要知道,國家有難,萬惡的共匪隨時都會來包圍打台灣,情勢非常非常險惡,可是,我們全體軍民同胞很有錢,而且一天比一天有錢,買東西也很方便,買電視也買得起了,可是,要知道,光是有錢、榮耀主是不夠的,因為有了錢大家會亂來,上酒家啦、跳舞啦、玩女人啦,為了錢,乾兒子能把乾老子都毒死,這太不像話了,所以我說,全國軍民同胞們大家都要知道,沒有錢沒關係,錢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錢連大洪水都不怕,還怕共匪嗎?還有呢?就是報紙,報紙應該多登登文告,登登有志氣的玩意兒,不能說沒錢就不能登文告了,多登文告,少登壞事、壞消息,大家就不會學壞了,全國軍民同胞們,解救同胞,光復大陸,讓子子孫孫都能過好日子,這就對了。
張大春〈四喜憂國〉(1987)
展板5-2
媽媽去世後,他言語更少,近乎沉默,正似從洶湧的巨流河衝進了啞口海——台灣極南端鵝鑾鼻燈塔左側,有小小一湖海灣,名為啞口海,太平洋奔騰的波濤衝進此灣,彷佛銷聲匿跡,發不出怒濤的聲音。正似莎士比亞的名句,人的一生,「充滿了聲音與憤怒,全無意義。」(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長日無言,有時他獨自坐在陽台上望著我們來時的路。秋天白晝漸漸短了,我回去與他對坐,又念起他也愛的濟慈〈秋頌〉(To Autumn):
Where are the songs of spring, Ay, where are they?
Think not of them, thou hast thy music too.
春天的歌聲呢?春之聲在哪兒?
別想它了,你也有自己的樂音。
他又問,那些傻蜜蜂呢?我們就是那些傻蜜蜂,以為只要花仍開著,溫暖的夏日永無止境。詩人記得那秋天,「燕子在秋天的弩蒼下迴旋飛鳴」(“ And gathering swallows twitter in the skies.”)。他說這一生在家鄉時間太少,還記得莊院瓦房的屋擔下有許多燕子做窩,開春時總盼望牠們回來。
一九八七年八月父親節的下午,他勉強從床上起身,坐在床旁藤椅上。磕然逝世。寧靜地放下了這一生所有的理想、奮鬥和失落的痛苦。我們將他的骨灰埋葬在母親身旁,面對著太平洋的穹蒼。在這安居了四十年的島上,冬季無雪,夏季濕熱,太陽猛烈地照在他們埋骨的石座之上。
齊邦媛《巨流河》(2009)
展板 5-3、5-4
相關事件年表
年份 |
重大社會事件 |
戰後移民文學 |
相關影視戲劇作品 |
1945 |
8/15 日本向盟軍投降,大東亞戰爭結束 |
|
|
1947 |
2/28 二二八事件爆發 |
|
|
1949
|
5/19 臺灣省宣布戒嚴 |
|
|
7/13 山東流亡學生事件(澎湖七一三事件) |
|
|
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 |
|
|
1950 |
6/25 韓戰爆發,第七艦隊協防臺灣海峽 |
|
|
1951 |
4/1 辦理第一波「老弱殘障」的官兵退除役 |
|
|
1952
|
1/5 制定「戡亂時期陸海空軍軍人婚姻條例」,禁止士官兵結婚 |
朱西甯小說《大火炬的愛》出版 |
第一部軍教片《軍中芳草》上映 |
10/22 公布退除役官兵辦法,退役士官兵發給三個月生活費 |
|
|
1953 |
|
商禽開始發表詩作 |
|
1954
|
11/1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簡稱退輔會)成立 |
洛夫與張默、瘂弦創立「創世紀詩社」 |
中影公司成立 |
12/3 臺美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
余光中、覃子豪等人創立「藍星詩社」 |
|
1955 |
|
鄭愁予詩集《夢土上》出版 |
|
1957 |
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簡稱婦聯會)發起興建軍眷住宅計畫 |
|
|
1959 |
8/4 放寬士官兵結婚禁令 |
周夢蝶第一本詩集 《孤獨國》出版 |
|
1960 |
9/4 雷震等人因言論及籌組政黨遭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簡稱警備總部)逮捕 |
白先勇與大學同學歐陽子、陳若曦、王文興、李歐梵與劉紹銘等人共同創辦《現代文學》雜誌 |
|
1962 |
8/17 「考試法」修正,臺灣省籍考生名額加倍錄取 |
|
第一屆金馬獎開辦 |
1964 |
|
陳映真〈將軍族〉發表 |
|
1969 |
|
|
中視連續劇《晶晶》開播 |
1971
|
10/25 臺灣退出聯合國 |
白先勇《臺北人》出版 |
|
|
余光中發表詩作〈鄉愁〉 |
|
1973 |
|
王文興《家變》出版 |
|
1974 |
|
孫瑋芒〈一張張古銅色的容顏〉發表 |
|
1975 |
4/5 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逝世 |
|
|
1978 |
12/16 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 |
|
小野作品改編,張佩成執導軍教片《成功嶺上》上映 |
1979 |
12/10 美麗島事件爆發 |
|
導演劉家昌執導《黃埔軍魂》上映 |
1980 |
|
鍾延豪《金排附》出版 |
|
1983
|
|
朱天文《小畢的故事》翻拍成同名電影 |
導演陳坤厚拍攝電影《小畢的故事》 |
|
|
虞戡平執導電影《搭錯車》上映 |
1984 |
|
|
李祐寧執導電影《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
1985
|
|
《人間雜誌》創刊 |
李佑寧執導電影《竹籬笆外的春天》上映 |
|
|
賴聲川、李國修、李立群創作《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公演 |
1986 |
9/28 民主進步黨成立 |
|
|
1987
|
7/15 解除《臺灣省戒嚴令》,即解嚴 |
|
|
11/2 開放老兵探親 |
|
|
1988
|
1/13 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逝世 |
張大春《四喜憂國》出版 |
周騰執導《菜刀與六個朋友》上映 |
|
苦苓《外省故鄉》出版 |
|
1990 |
|
蘇偉貞《離開同方》出版 |
|
1991 |
5/1 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
履疆《我要去當國王》出版 |
楊德昌執導《牿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上映 |
1992 |
6/29 修正「戶籍法」,將本籍改為出生地 |
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出版 |
|
1994 |
12/25 陳水扁就任臺北市長 |
利格拉樂・阿(女烏)《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出版 |
|
1996
|
5/20 第一屆民選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就任 |
張啟疆《消失的口口》出版 |
吳乙峰拍攝紀錄片《陳才根的鄰居們》上映 |
11/4 通過「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 |
|
|
1997 |
2/26 臺北市14號、15號公園拆遷案,老兵翟所祥自殺 |
|
|
1999 |
|
|
李國修導演,改編張大春作品《我妹妹》舞臺劇公演 |
2000
|
|
駱以軍《月球姓氏》出版 |
|
|
郝譽翔《逆旅》出版 |
|
2001 |
|
桑品載《岸與岸》出版 |
|
2002 |
|
|
湯湘竹拍攝紀錄片《山有多高》 |
2003 |
12/23 戰後第一座眷村「四四南村」列為歷史建築 |
馮馮《霧航》出版 |
|
2004 |
2/19 非典型眷村「寶藏巖聚落」登錄為歷史建築群 |
|
胡台麗拍攝紀錄片《石頭夢》 |
2005 |
|
王鼎鈞回憶錄出版 |
公視連續劇《再見,忠貞二村》上映 |
2008
|
|
外省台灣人協會《鄉關處處:外省人返鄉探親照片故事書》出版 |
電視劇《光陰的故事》上映 |
|
|
舞臺劇《寶島一村》上演 |
2009 |
9/9 公吿「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選擇及審核辦法」 |
齊邦媛《巨流河》出版 |
|
2010 |
|
趙慶華編《混搭:我們(Women)的故事》出版 |
|
2011 |
|
聶華苓《三輩子》出版 |
|
2014 |
|
明鳳英《一點一橫長》出版 |
|
2016 |
|
|
公視連續劇《一把青》開播 |
書籍34
書籍35
書籍36
書籍37
前往分區 → 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