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返回文學展示

「館慶二十 文物賦活」特展

雲端數位.3D文物

◍ 文學遊戲、藏品近用

在當前的數位虛擬時代,3D掃描技術被視為真實進入虛擬世界的關鍵媒介,在實境中的物件,3D掃描技術如何將真實與雲端虛擬世界同步,在虛擬世界裡,又如何將精采的故事傳達,這些是虛實整合需要關照的面向。藏品3D掃描建模的原始初衷,除了因應數位時代文物典藏的方式外,更重要的是呈現文物的紋理細節,以故事為引路者,讓典藏物件走出庫房,走進大眾的生活裡。

 


⭔ 3D文學寶藏
透過3D掃描與建模,讓館藏文物得以透過數位活化,進而達到推廣臺灣文學。本計畫依文化部「博物館典藏文物3D模型製作原則」進行國立臺灣文學館館內重要文學家藏品進行3D掃描與建模,從2018開始執行至今。(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 林海音收藏象偶123/3D文物
林海音自幼喜愛象,收藏個人蒐集與文友贈送的象逾千隻,來自世界各地,材質不同,造型各異(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 賴和診療椅/3D文物
此為賴和行醫時,在賴和醫院診療室所使用的診療椅,木頭材質,絨布坐墊,供賴和與病人問診使用。(賴和紀念館提供)

 

 

⭔ 楊雲萍檯燈/3D文物
楊雲萍為詩人與歷史學者,第一本臺灣白話文文學雜誌《人人》創辦人之一,對臺灣歷史和文化研究不遺餘力。此件為楊雲萍私人檯燈,長期在檯燈下進行寫作與編輯。(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文學遊戲、藏品近用

讓故事成真。如何讓一件文物所承載的生命史立體化在大眾眼前,需要想像力以及實踐力。前者在每一位接觸文物、閱讀資料者的腦中,後者在博物館的藏品近用的規劃裡。

2020年起,臺文館以徵選腳本的方式,推出三十餘件文物訊息,創造了三十餘件文物遊戲腳本,累積五件線上與現場的數位遊戲。透過VR、體感技術,打開不同年齡層對藏品近用的體驗,以及打造人人都可說故事的遊戲平台。

 

 

⭔ 夢獸之島
年輕的馴夢師,如你所見,銀河穹夢已經失控了,宇宙失去平衡。現在,只有你能破除每一個關卡,取得作家的寶物,釋放作家靈魂,才能讓世界重返精采與寧靜。這是一款VR線上遊戲,內含以下器物:姚一葦1949年自中國廈門移居臺灣的皮箱、林海音集結眾親友心意的大象、龍瑛宗與兒子攀爬中國萬里長城的輪椅、張深切徒步半島求問文化大業方向的簽名圖、陪伴葉石濤創作的藤椅。每一個關卡,玩家都可親見3D藏品,在遊戲中串流。 (2018遊戲腳本原創者:潘瑩真、潘秋如)

 

 


⭔ 張深切徒步旅行之名人題字錄
此為張深切於大正13年(1924)從臺中出發徒步旅行,請各地受訪者題字以為勉勵之用。其徒步旅行以「探民隱、研究風土民情」為目的。對日治時期臺灣文化與社會運動研究具重要文獻價值。(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 生命之鳥
生命之鳥以詩人吳瀛濤的詩作及民俗為底本,從吳瀛濤大理石製的門牌為起始,打開詩人與市井民俗的各種日常生活中節慶、飲食等各種驚奇。(2020遊戲腳本原創者:郭孟修)

 

 


⭔ 藏字人・捜妖錄

「藏字人・搜妖錄」以李獻璋的「木雕媽祖像」為發想,融合《臺灣民間文學集》做為遊戲情境。在遊戲中,玩家成為「藏字人」,在魔法筆的帶領下,踏上「搜妖之路」,將四散的妖異「搜回」並封印在《臺灣民間文學集》的紙頁中,如同李獻璋在過去蒐集散落遺失的臺灣民間故事、歌謠、謎語,並對於李獻璋與臺灣文學史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2021遊戲腳本原創者:陳世華、蔡孟儒)

 

 

⭔ 1940
遊戲以日治時期的小說家、影人劉吶鷗生平為故事文本,以臺灣文學館收藏劉吶鷗的麻將牌為關鍵道具, 遊戲舞台從上海百樂門、天津萬國橋、黑龍江大興安嶺、北京明陵地宮到臺灣臺南州廳。在科幻背景中,使玩家進行一場益智解謎遊戲。(遊戲腳本原創者:陸如淑)




⭔ 劉吶鷗麻將牌
劉吶鷗身兼作家、電影人、報人多重角色,1926年至1940年旅居上海期間,與戴望舒、施蟄存等人倡導「新感覺派」文藝,極為活躍。曾自稱人生有四大嗜好:第一是手不釋卷,第二是看電影為樂,第三是邀朋友搓四圈衛生麻將,第四是跳舞,充分說明了他的終身志業以及當時上海的娛樂生活和奢華風貌。這副竹子和象牙銜接而成的麻將牌,即為其1930年代所使用,不但可與李安著名電影《色・戒》中貴婦打麻將的場景相輝映,亦盪漾著作家深受上海文化影響的餘韻。(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上一篇
文物再現:守護永恆
下一篇
文學轉譯,文物變裝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