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文學展示/群星閃耀──美國及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特展/
美新處與《文學雜誌》、《現代文學》
返回文學展示

群星閃耀──美國及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特展

美新處與《文學雜誌》、《現代文學》

《文學雜誌》 《現代文學》 臺灣文學外譯的基石 

《文學雜誌》《現代文學》被文學史論者視為臺灣文學史上的「黃金時代」,也是戰後臺灣最重要的引介美國現代主義文學的刊物。而這兩個前後接續的學院刊物,都曾經獲得臺北美新處的支持。

 

 

 

《文學雜誌》(1956-1960)
 

我們反對舞文弄墨,我們反對顛倒黑白,我們反對指鹿為馬。
我們並非不講求文字的美麗,不過我們覺得更重要的事:讓我們說老實話。——夏濟安〈致讀者〉

 

《文學雜誌》由夏濟安、吳魯芹、劉守宜三人創辦,共48期,主編是臺大外文系教授夏濟安,他所揭櫫的「現代小說」概念,對於後來臺灣的現代主義文學發展影響甚鉅。一般認為《文學雜誌》是吳夏劉(當時文壇戲稱為:無下流)在麻將桌上談出來的構想,但該雜誌實際上是臺北美新處支持的隱蔽(unattributed)中文月刊,臺北美新處總是「以特別折扣」每期購買兩千本發送其他九個海外的美國新聞處。

 


《文學雜誌》1卷1期
1956年由夏濟安吳魯芹、劉守宜創辦,主編是臺大外文系教授夏濟安,1960年8月停刊,共48期。其揭櫫的「現代小說」概念,對於後來臺灣的現代主義文學發展影響甚鉅。(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現代文學》(1960-1984)

 

從小在台灣宜蘭鄉下的黃春明就表示,他是他們鄉下圖書館唯一一本「現代文學雜誌」的忠實讀者,當年讀「臺北人」讓他很感動,非常崇拜,覺得白先勇好高好高,沒有想到有天會與白先勇坐在一起。——黃春明《世界日報》
 

《現代文學》創刊於1960年,至1973年停刊前曾出版51期,之後又再復刊,繼續發行22期。該刊由臺大外文系「南北社」學生所創辦,成員包括白先勇王文興歐陽子陳若曦等。《現代文學》雜誌有系統地譯介西方現代主義,包括亞茨伯・麥克里斯、詹姆斯・喬伊斯、凱薩琳・安・波特、聖約翰・濮斯、費茲傑羅、歐尼爾、福克納、史坦貝克、斯特林堡、尤涅斯科、徐貝厄維爾、海明威、舍伍德・安德森、貝克特、亨利・詹姆斯和艾略特等人的作品。其中,尤以意識流、存在主義小說更能引起年輕一代的共鳴。

 

 


◪《現代文學》創刊號
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現代文學》復刊1號
1973年曾停刊,此為1977復刊號。(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現代文學》29期
1960年由臺大外文系「南北社」學生創辦,有系統地譯介西方現代主義。本期主題為美國文學專題研究。(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臺灣文學外譯的基石

美新處對臺灣文學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貢獻,就是臺灣文學外譯。透過美國現代主義的翻譯與譯介,臺灣作家也在創作上回應美式現代主義的影響,發展出屬於自身的特色,美新處的Heritage Press系列譯書計畫就是具體成果之一。

吳魯芹曾說:臺灣現代主義作家學習20世紀初期歐洲作家的敘事策略(narrative devices)和角色探索(character probings),但是,他們真正的重點是藉由學習西方的過程,敘說自己周遭的過去或是現在的故事。例如麥加錫為陳若曦的《招魂:五篇台灣小說選》一書所寫的序言:

作為一位觀察者,我認為陳若曦小說最成功的,是她不具有企圖心卻關心臺灣日常生活各個面向的作品,例如:〈招魂〉和〈招弟的早晨〉。

當時的英譯當代文學成果出版了《中國新詩選》、《中國新小說選》、《綠藻與鹹蛋》、《招魂:五篇台灣小說選》等出版品,不僅是臺灣文學的第一次輸出、展現了現代主義文學在臺灣的特色,包括譯介中國來臺、臺灣本土詩人及作家的作品,也出版了以女性作家為主的《八個故事:中國女性作家小說選》(黃娟潘人木陳若曦林海音歐陽子張愛玲侯榕生聶華苓)。這個計畫成果充分呈現出現代主義在臺灣既是一種橫向移植,但也帶有強烈創新精神的特色,可以說臺灣文學的外譯工作,是從美新處時期就已打下的基礎,也一步一步將臺灣文學推向世界舞台。

 


林海音《綠藻與鹹蛋》殷張蘭熙譯,1963年
臺北國粹出版社發行,收錄短篇作品〈綠藻與鹹蛋〉、〈蘭姨娘〉、〈要喝冰水嗎〉、〈我們看海去〉、〈某些心情〉。(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女作家短篇小說八篇》,聶華苓編選,張愛玲等翻譯,1962年

臺北國粹出版社發行。收錄女作家黃娟潘人木陳若曦林海音歐陽子張愛玲侯榕生聶華苓等人作品。(國立臺灣文學館藏書)

 


 吳魯芹編選《中國新小說選》,1962年

國粹出版社發行。(國立臺灣文學館藏書)

 

 

上一篇
美國文學在臺灣
下一篇
創意寫作班的始祖:愛荷華寫作班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