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文學展示/百年情書──文協百年特展/
起身一起回望光源的影──100年後回返文協人的足跡
返回文學展示

百年情書──文協百年特展

起身一起回望光源的影──100年後回返文協人的足跡

 

回望1920年代臺灣文化協會掀起的文化運動,有志青年穿梭常民娛樂、廟埕街頭、旗亭酒樓追求他的大眾,也透過公會堂、講演會、開書局、辦雜誌、組劇團,追求另一種大眾。

歷史看似遠卻近,百年前臺南文化劇團在武廟佛祖廳排練《戀愛之勝利》,百年後佛祖廳旁的月老是祈求愛情的朝聖之地。課本上寫的臺灣民報社臺灣支局──臺北市太平町3丁目28番地,百年後是延平北路義美門市,買支冰淇淋是稀鬆平常的事。然而時空還是可以摺疊,走入武廟、義美門市,與當年這些青年彷若可以路過擦肩,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圖層裡面,文協精神一直在綿延,現在的我們,大眾的一份子,得以循跡尋踏文協腳步,疊合過去與現在的情書。

 


〈行走文協〉| 在此臺灣地圖上挑出1920-1930年代27個分布全臺各地與文化協會相關的地點。
點選地圖上的標示,透過當時圖片、廣告傳單等資料,可以看到文化協會曾經在此地發生的故事。

動動手指,一起來看看文化協會在各地發生的事情吧!👆

 

 未停歇的文化運動──1945終戰之後的文學精神

為了尋找一個理想的「國度」,知識分子從文協人到文化人,在每一個時代中挺身而出。而不間斷的文學史書寫,正是由文協起步開始。文協精神,不只面向過去,更向未來開展。戰後一九七〇年代末的鄉土文學論戰,一九八〇年代臺灣文學正名,一九九〇年代多音交響,二〇二〇年代的文學跨域改編,不斷在追求心儀的大眾,努力突破每一個阻隔,都是文協精神的明證。

在這裡,我們標記了一九二〇-二〇二〇年代的文化運動,記憶也書寫,一直是進行式的文化運動。

 

 

 文 協 運 動 年 表 

 

1920s ——

1914 ▸ 十二月,由林獻堂、板垣退助號召,成立同化會。
1921 ▸ 十月十七日,臺灣文化協會成立,十一月發行機關報《臺灣文化協會會報》創刊號。
1922 ▸ 鷗,〈可怕的沉默〉(中文)與追風(謝春木),〈她要往何處去〉(日文),皆被視為臺灣新文學第一篇創作。
1923 ▸ 十月十七日,臺灣文化協會本部移設至臺南。

1924

▸ 張我軍分別在四月、十一月發表〈致臺灣青年的一封信〉、〈糟糕的臺灣文學界〉於《臺灣民報》,首先對臺灣舊文壇提出批判,點燃新舊文學論戰。
▸ 七月三日,由林獻堂指揮,在臺北、臺中、臺南三市同時召開「全島無力者大會」,駁斥由辜顯榮等人士籌組的「公益會」有力者大會。
▸ 八月十日,林獻堂招集四十名篤學青年於霧峰林家開設夏季學校。

1925

▸ 八月,賴和發表散文〈無題〉、新詩〈覺悟下的犧牲(寄二林事件的戰友)〉於《臺灣民報》。
▸ 九月,蔡培火發行《Cha̍p-hāng Kóan-kiàn》(十項管見),書中提出當時臺灣人最需要的「十項社會教育」。
1926 ▸ 十月,陳澄波以〈嘉義の町はづれ〉(嘉義街外)入選第七回帝展。

1927

▸ 八月,臺灣總督府允准《臺灣民報》遷回臺灣發行。
▸ 黃金火於共和醫院,成立臺南文化劇團。
1929 ▸ 七月,由臺南的青年組織「赤崁勞働青年會」發起「反對中元普度」運動,一九三〇年九月發行《反普特刊》。

1930

▸ 三月二十九日,《臺灣民報》增資改組,另成立臺灣新民報社,於一九三二年四月十五日《臺灣新民報》改為日刊發行。
▸ 八月,黃石輝發表〈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於《伍人報》,引發一九三〇年初期「臺灣話文論爭」。
1931 ▸ 張維賢自東京返臺,於臺北成立「民烽演劇研究所」。

1932

▸ 四月,賴和、陳虛谷、林攀龍、謝星樓等負責《臺灣新民報》日刊學藝部門。
▸ 五月,楊逵〈送報伕〉(原題〈新聞配達夫〉)連載於《臺灣新民報》。
1933 ▸ 由李臨秋作詞,鄧雨賢作曲的〈望春風〉問世,純純演唱。

1934

▸ 八月二十六日,徐玉春、鄭盤銘、林快青、林文樹等人成立臺灣文藝聯盟嘉義支部。
▸ 李獻璋編《革新》由大溪革新會發行。
1935 ▸ 六月,吳新榮、郭水潭、王登山、莊培初、林芳年等人成立臺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
1936 ▸ 十二月,《臺灣新文學》一卷十號發表「漢文創作特輯」,被以內容不妥為由禁止發行。
1938 ▸ 就讀臺北市龍山公學校三年級學生黃鳳姿發表〈圓仔〉於《臺灣風土記》,後續出版《七娘媽生》、《七爺八爺》兩書,博得「臺灣文學少女」之稱。

 

1940s ——

1940 ▸ 一月,葉石濤第一篇小說〈媽祖祭〉投稿於張文環主編《臺灣文學》入選為佳作。
1941 ▸ 四月九日,皇民奉公會成立。
1942 ▸ 龍瑛宗被選為「第一屆大東亞文學者大會」臺灣代表,前往東京與會。
1943 ▸ 四月,臺灣文藝家協會改組為皇民奉公會下屬組織「臺灣文學奉公會」,以協力戰事,宣揚皇國文化為目的。一九四四年五月,發行機關誌《臺灣文藝》,一九四五年一月五日停刊。

1946

▸ 吳濁流《胡志明》(亞細亞的孤兒)以單行本出版。
▸ 龍瑛宗擔任《中華日報》日文版「文藝欄」主編。
1947 ▸ 二二八事件。
▸ 八月,《臺灣新生報》「橋副刊」創刊。
1948 ▸ 三月二十九日,楊逵發表〈如何建立臺灣新文學〉於《臺灣新生報》「橋」副刊,參與討論臺灣新文學的重建,二戰後初期臺灣文學論戰以此為展開。
1949 ▸ 五月,楊逵因起草〈和平宣言〉被捕,後受軍法審判。
▸ 六月,林獻堂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

1951

▸ 一月,《旁觀》雜誌創刊。
▸ 二月,《中國文藝》創刊。
▸ 九月,葉石濤被保密局逮捕入獄,一九五三年七月以「知匪不報」罪名判刑五年。林海音擔任《聯合報》副刊主編。鍾肇政發表第一篇文章〈婚後〉於《自由談》,展開寫作生涯。

1953

▸ 一月,《文藝列車》創刊。
▸ 二月,紀弦成立現代詩社,《現代詩》創刊。
1954 ▸ 四月,中國文藝協會發起「文化清潔運動」,誓言除「赤色的毒」、「黃色的害」、「黑色的罪」三害。

1965

▸ 十月,葉石濤出獄後沉寂一段時間,發表小說〈青春〉於《文壇》、評論〈台灣的鄉土文學〉,以中文寫作重返文壇。
▸ 鍾肇政主編「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十冊由文壇社出版;「台灣青年文學叢書」十冊由幼獅書店出版。
1976 ▸ 十二月,「淡江事件」後,李雙澤強調應要用自己的語言貫徹「唱自己的歌」。
1977 ▸ 四月,《仙人掌》於三月創刊,第2號在王拓〈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等篇,引發鄉土文學論戰。

1979

▸ 三月,李南衡主編「日據下台灣新文學」五冊。
▸ 七月,葉石濤、鍾肇政主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八冊。

 

1980s ——

1987 ▸ 二月,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由春暉出版社出版,為臺灣第一部文學史著作。
2001 ▸ 十月十七日,總統陳水扁在「臺灣文化協會成立80週年晚會」紀念一九二〇年臺灣文化協會之精神,為此日命名為臺灣文化日。
2003 ▸ 十月十七日,遙念臺灣文化協會之精神,國家臺灣文學館(今國立臺灣文學館)選定此日正式開館,並以此日為館慶日,延續至今。
2006 ▸ 十月十七日,文化建設委員會串連中部各館所,舉辦「歷史.行動-2006國民文化日/中部文化圈啟動」。
2021 ▸ 三月十一日,行政院通過「國立臺灣文學館組織法」草案,將臺灣文學館升級為三級機構。


上一篇
我們之間竟如此近──1930-1940年代知識分子與大眾的相視
下一篇
百年情書,文協100,1的後面,由你接續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