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返回文學展示

文學出版的技藝/記憶

文學職人圖鑑

蔡文甫──「把每一本書當95分來編」
第29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
將出版事業當作為一座知識與智慧的山,從一砂一石、一花一草一樹,不斷累積,成為一整座鬱鬱森林。自詡為天生的凡夫俗子,卻持續在困境中勇於面對,從「一無所有」的山腳下,一步步走上了「眾書成城」的頂峰。

 

陳素芳──「文學就是無法放下的核心」
第42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
編輯當代華文文學叢書超過1500本,成為文學創作者信賴的編輯,既是台灣文學出版史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持續推動年度文學出版、整理文學資產,既保留當前成果,也呈現不同世代的文學風景。

 

隱地──「文學是我的宗教我的廟」
第34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
不會因為文學讀者少了,就把出版方向轉移,改換跑道,出版其他性質的書,爾雅永遠繼續走最初的路。設定只出版散文、小說、詩和文學評論,一直圍繞著文學這顆星旋轉,不管它曾經光燦奪目或如今黯淡無光。

 

封德屏──「文學史資料守護者」
第35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
護衛著看似過時卻珍稀無比的文學資產,賦予它們新的生命,讓豐厚的文學記憶妥善被保存,並且以日常的努力實踐,持續累積有助台灣文學發展的基礎工程。也為台灣文壇建立起綿密的關懷網絡,給予各世代的創作孤島們恆常與綿密的關照。

 

初安民──「最看重的出版環節是作者」
第45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
堅持經營本土文學,不但出版創作力豐沛的名家作品、栽培年輕慧黠的新銳作家。不斷去關注作家、推動作家,心中始終有一張以華文作家為中心的出版地圖,持續為台灣堅守一座文學莊園。

 

魏淑貞──「把台灣文化價值放在出版第一位的理想」
第46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
以出版台灣類專書當作出版的初衷,沒有因為市場環境的現實而有所退縮。認為只要是能引起台灣人共鳴,進而產生台灣人自覺的題材就是值得出版的台灣故事,展現台灣歷史縱深、社會廣度與人文厚度,持續讓台灣被看見。

 

 

上一篇
承載文學的不同飛行航線
下一篇
結語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