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文學展示/文學出版的技藝/記憶/
承載文學的不同飛行航線
返回文學展示

文學出版的技藝/記憶

承載文學的不同飛行航線

開展對話無限可能的行銷企劃

在上世紀歷經大套書與書店開始有銷售排行榜後,「行銷企劃」成為編輯部之外,另外一個出版社的標準配備,肩負跟消費者、讀者對話的任務,要掌握各種發行通路,也要跟編輯部門一起商議出宣傳策略,而許多優秀的編輯人也常兼具行銷企劃的能力。

《出版島讀》
二十二位作者以臺灣重要的人文出版事件、代表性出版社/出版人與其成果為核心,描繪臺灣人文出版的面貌。時報出版提供。

 

業務、發行 aka 圖書經銷

包書、包貨、搬書、撿書、建檔、上架──我們更像工班大哥! 

書的上市流通尚須通過業務發行與圖書經銷的環節,也需要後續的物流倉儲與協助出版社行銷書籍推廣。新世代的圖書經銷,透過分眾經營,適點、適性的發行,試圖找到對的通路,將書發到對的地方。尤其當實體書店數量逐年縮減下,發行策略要更為精準,也要找更多元的通路,例如數位電子書發行。

 

改編或稱之為轉譯

文學出版幻化出千變樣態,文本影視IP化成為另外一種找尋新讀者的方式,從過往80年代的臺灣文學改編電影風潮,一直到目前電影、電視劇、紀錄片、舞台劇,甚至動畫、遊戲等,還是不時從文學作品中尋找適合題材,且跨越時代不斷找到新的詮釋文本方式。例如白先勇的《孽子》除了有電視劇,更搬上劇場舞台;楊富閔的《花甲男孩》、江鵝《俗女養成記》改編為電視劇後,也帶動在地觀光熱潮。

《孽子》
《孽子》從文學到影視改編,吸引了跨世代讀者。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文學365,一日一作家:文學出版再添新貌

在紙本年曆中放入作家名言佳句,其實不是新鮮事。但自2019年起,知識閱讀的平台「生鮮時書」以《讀曆書店》在募資平台創下破千萬成果,帶動迄今各式年曆募資的熱潮外,也讓文學出版翻出另外一層新的契機。當年的文案是這麼寫的:「讀曆書店不是一間真實書店,而是一本內含365句臺灣作家作品名句的桌曆,每天讓你相遇1位臺灣作家,1本書,1則行動指南,將臺灣作品融入你我生活。」

猶如詹宏志所提醒的:應該把所有知識生產的媒介工作都視為出版,而紙本出版只是編輯工作的一部分,他們必須具備理念,需要進行多元的文化展演工作,進而才能找到新的文學出版的地平線。

 

當故事到了遠方:文學外譯

一本書可以走多遠,有時連作家自己也想像不到。

1982年,李昂寫就的〈殺夫〉,描繪女性在家暴下不堪的淒楚命運,不僅在當時文學造成轟動,並被改編成電影及電視劇。據國立臺灣文學館統計,《殺夫》曾先後被譯成美、英、法、德、韓、越南等約十七國語文出版,為臺灣外譯文學作品的紀錄保持人。

近年來,臺灣文學屢屢在國外譯本有新斬獲,端賴經驗豐富的版權經紀人與國際出版市場的不斷嘗試與推波,例如以推動臺灣作家版權在日本立足的太台本屋,或成功將吳明益、陳思宏小說帶上國際舞台的光磊國際。而臺文館建置的「臺灣文學外譯房」網站,培育翻譯人才、與各國推展文學交流,更長期追蹤、整合國內外文學資訊,是專業研究與交流的核心平台。
 

 

上一篇
那名之為「書」的誕生過程
下一篇
文學職人圖鑑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