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
-
返回作家平台

李潼

李潼(1953-2004),本名賴西安,生於花蓮,而後定居於宜蘭。1989年辭去高中教職後專事寫作。在大量創作兒童文學之前,李潼以本名賴西安發表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民歌,如〈廟會〉、〈月琴〉、〈散場電影〉等。少年小說《天鷹翱翔》獲獎時,李潼表示在該書出版前以近百篇短篇小說及歌詞磨鍊筆鋒。創作文類包括小說、散文、論述、劇本、歌詞、新詩等,量豐質美,有「台灣少年小說第一筆」之稱。李潼作品多從生活取材,關懷土地與民情,飽含正向、積極的生命力,他視作家為正職工作,擘畫兒童文學創作的藍圖,作品《天鷹翱翔》、《再見天人菊》、《少年噶瑪蘭》、《望天丘》、《魚藤號列車長》,以及《臺灣的兒女》系列等,一部部生動的故事,帶領兒童、青少年穿越閱讀的迷霧,感受文學的美好。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地理標記
大事紀
著作資料
線上閱讀
簡報集錦
作者聲影
外譯作品
評論資料
計畫緣起
2
加入收藏

地理標記

事件群組
-
-
-

大事紀

1953

李潼(1953-2004),本名賴西安,生於花蓮,而後定居於宜蘭。1989年辭去高中教職後專事寫作。在大量創作兒童文學之前,李潼以本名賴西安發表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民歌,如〈廟會〉、〈月琴〉、〈散場電影〉等。少年小說《天鷹翱翔》獲獎時,李潼表示在該書出版前以近百篇短篇小說及歌詞磨鍊筆鋒。創作文類包括小說、散文、論述、劇本、歌詞、新詩等,量豐質美,有「台灣少年小說第一筆」之稱。李潼作品多從生活取材,關懷土地與民情,飽含正向、積極的生命力,他視作家為正職工作,擘畫兒童文學創作的藍圖,作品《天鷹翱翔》、《再見天人菊》、《少年噶瑪蘭》、《望天丘》、《魚藤號列車長》,以及《臺灣的兒女》系列等,一部部生動的故事,帶領兒童、青少年穿越閱讀的迷霧,感受文學的美好。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藏
1953

生於台灣花蓮。本名賴西安。

攝於1954年。(祝建太女士提供)
1965

花蓮市中正國小畢業。

1959年,李潼讀小一。(祝建太女士提供)
1968

花蓮中學初中部畢業。

1971

台中高工建築科畢業。

李潼17歲。(祝建太女士提供)
1972

李潼任羅東高工技士。

1974

服役。

李潼與張昭穆於海軍衡陽艦上合影。(國立臺灣文學館館藏)
1977

退伍。回羅東高工工作。

李潼甫退伍,攝南投溪頭神木前。(魯志宏攝,祝建太女士提供)
1979

與戴志行合作創作〈雞園〉,獲第三屆金韻獎青年歌謠大賽創作組優勝。

第三屆金韻獎青年歌謠大賽創作組優勝獎牌。(國立臺灣文學館館藏)
1980

與祝建太女士結婚。

婚紗照。(國立臺灣文學館館藏)

著作資料

全部
小說
繪本
散文
傳記
劇本
報導文學
其他
論述

線上閱讀

作者聲影

外譯作品

全部
英文
日文
韓文

評論資料

全部
專書/專書論文
期刊雜誌
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