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
共創文章
返回共創文章

召喚動物魂,文學×生存遊戲的降生――訪桌遊設計師傑森與插畫家飆飆

作者:祖孟萱
2022/11/18
瀏覽人數:568

 

   桌遊設計師傑森(右)與插畫家飆飆。

國立臺灣文學館委託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研發《動物力——棲地生存大作戰》動物文學桌遊。棲地生存是一場戰爭,遊戲中,玩家們將扮演不同的動物,努力創造自己的生存路徑。

 

文、攝影:祖孟萱(特約撰述)    場地協力:遊空玩樂研究所

 

--

桌遊宇宙的孵化,或許不是一場嚴肅的會議,而是一頓飯、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加上一通電話。「傑森,我們來做一款文學遊戲。」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找上了桌遊設計師傑森與插畫家飆飆組隊,扣合「動物生存權」與「臺灣文學」兩大命題,《動物力——棲地生存大作戰》這款桌遊打從孵化之初,便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存在。

 

孵化桌遊的魂,為生存付出代價

過去打造一款桌遊,通常會先由既有文本中提取關鍵元素,進而才延伸、轉化、交織為一場完整的遊戲體驗。然而,《動物力——棲地生存大作戰》這款遊戲卻必須從零開始、逆向操作!傑森坦言,由於每個動物文本所講述的議題都不盡相同,這款遊戲一開始便迎來最壯烈的突圍,在於克服各路文本不易聚焦的困境。比如流浪貓狗的故事多以陪伴為視點、來到石虎卻又著眼於生態或路殺的事件⋯⋯。最初,團隊共同閱讀了許多不同作家、不同寫法、不同報導面向的動物文本,多方位了解動物們所遭遇的生存困境,嘗試從不同的語境裡重構出這款遊戲的生命脈絡。為了聚焦前行,團隊至此轉換想法——既然無法抉擇文本,不如就自己創造文本吧!

《動物力——棲地生存大作戰》桌遊由此正式誕生,不僅打造一般商業遊戲的娛樂基礎,也身負將桌遊帶進課堂的教育使命。為了兼顧兩者,並確保遊玩過程不綁手綁腳,團隊決定直接逆向工程:遊戲創作先行,文本手冊後上,讓動物環境議題盡可能在遊戲世界觀中展現出來。

於是回歸原點,連結所有文本境狀中共有的、最原初的核心主角「動物」。靜宜臺文系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反覆進行試玩,如:文學作家、生物環境領域學者等,融合專家們的建議,滾動式調整遊戲模式,重新聚攏行前海量文本與報導資料的能量,不再強求從經典文學作品中提取出關聯性,而是以動物保育為核心,精選八種面臨生存困境的臺灣動物為遊戲主角,邀請作家李長青、李欣倫、言叔夏、林徹俐、顏訥、謝凱特、李時雍、劉攸盈用文學創作,重新創作牠們的生命故事,為遊戲過程定錨,成為專屬於此款遊戲的 8 本動物「文本手冊」,為原本只服務於遊戲模式的動物角色們植入靈魂。

遊戲與文學的匯流形塑出更生動、具體的動物形象,將遊戲投入於教學的應用性增幅,化被動為主動,引導玩家們藉由閱讀的過程,從第一人稱短篇小說體會角色動物的內心獨白,深度理解臺灣動物們所面臨的生存議題。每一位玩家可自在選擇於遊戲前後,透過文本手冊進一步了解自己於遊戲中所揀選、扮演動物的前世今生。原來,每一場精緻的紙上遊戲都是動物們再樸實不過的生存現場;每一種動物,或許在日常的眼角餘光間,都曾與你短暫相遇。

 

為了活下去,來一場完美逃亡

角色大致底定後,遊戲動物們列隊稍作休息,遊戲設計師傑森找上了插畫家飆飆,準備開啟下半段旅程,「專門畫動物跟因為案子畫動物,是不一樣的兩件事。」傑森表示,本身就長期關注並經營動物議題的飆飆,是本次共同創作的最佳人選。「飆飆先生」的粉絲專頁滿是各式各樣擬人或非擬人、溫馨生動的水彩動物們,除了細緻的美術畫功,更將許多遊戲設計的精心安排融會貫通至插畫中,甚至提出更貼切的專業建議,是飆飆跳入桌遊世界後的一大亮點。

飆飆跟上動物們的腳步提筆入隊。沒想到最謎樣的困境居然現身於此。「我人生的第一隻蝴蝶就在這兒了。」蝴蝶恐懼症的她,指著遊戲卡上頭栩栩如生的大白斑蝶說道。蝴蝶角色的現身一舉震撼飆飆,她只好半捂著雙眼,努力參考小小、模糊的真實圖片進行創作。原來,除了黑熊、石虎、猴子、貓、狗、鷹六隻陸棲動物,蝴蝶與海豚兩個角色,都是經過多次試玩後才加入的新夥伴,雖然遊戲主機制並不會因角色變動而有所影響,然而每一種生物的生存條件在食物鏈中區分得很清楚,因應其生存條件而設定出的遊戲數值,其合理與真實性,是這款桌遊期待能提供給玩家最身歷其境的體驗。「舉例來說,臺灣黑熊就是食物鏈中的王者、臺灣最大的陸棲動物,牠搶不輸;而海豚則是常出現在水污染、棲地破壞等報導中的悲情動物,玩的時候你也可以深深感受到牠的悲情——只能在有水的地方移動,覓食困難,也因此牠的生存變得很難去定義。」傑森分享道。

不只生物習性多元,棲地也並非一成不變。可以從玩家圖版中的插畫情境,一窺飆飆前置調查的用心。「每種生物座落的棲地與所面臨的人為介入都不同,像是臺灣獼猴的木棧道、海豚的基隆港、臺灣黑熊的巢穴、蝴蝶停在什麼種類的花朵上等ㄝ揉合實際資料與文本手冊中的意境建構出畫中的情境。」飆飆笑著說,原本路邊的垃圾山簡化為兩袋垃圾、捕魚網與鐵鍊融入海豚身上的傷疤⋯⋯。已將與玩家見面的版本改編得很仁慈了!然而,現實的殘酷仍悄悄體現於《動物力——棲地生存大作戰》的遊戲過程,每回合玩家抽牌,毫不留情地模擬了人為污染的真實狀態——工廠勢必一棟棟蓋起抽高、水源的方位與數量有限、森林與平原不斷被開發。玩家在每一場生存戰役將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的棲地,在無數已知的變因中,動物們究竟能否生存?如何全力爭取活過這一輪、這一天的生存機會?全然操控在化身為動物的玩家手中。

一旁笑嘻嘻的傑森此時正色說道:「這款遊戲從頭到尾,你都不會被別人殺死。對,會有輸家,但是永遠都是死在自己手上。」在《動物力——棲地生存大作戰》的設定中,無論大小動物,都是為了自己的生存才互相爭搶食物與棲地,沒有強迫狩獵,只有活不下去,被迫互奪資源的動物們。牠們的悲歡周旋在生存領域之間,巨大工廠的背後滿是微小的生存現場,每天都是此生第一次活著、每一場競爭都可能是此生最後一天。

 

遊戲人生,玩耍的過程就是閱讀文本

究竟遊戲中的文學現身於何處?不僅文本手冊中的文字是一種敘事載體,飆飆的圖畫也成為一種語境,每一輪遊戲體驗時所產生的不同感受與過程,也創造了獨屬那一刻的文本。「若刻意強調這是一款『文學』遊戲,那我們在玩的可能就不是遊戲了,容易變成不斷地閱讀碎片式的文章,或者是關鍵詞句,遊戲本身也變成資訊碎片化後重整出來的產物。」傑森以遊戲設計的角度解構,對他而言,遊戲中的文學性其實是在遊玩體驗之後才產生的。在遊戲的過程中,有些玩家可能並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進行這一個動作;然而也有玩家可以快速對臺灣動物的生存模式產生真實的聯想,進而呈現在課堂後續的引導寫作中,這時候,玩家才真正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文本模式。

從文學基礎出發,巧妙融入遊戲體驗,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舉例來說,通常一款遊戲不會有太「出格」的設定出現,比如:水棲的海豚其實有別於其他陸棲動物的生存模式,自成一格的逆境如何與其他玩家交流、創造生存機會?這樣的「出格」為這款即將跟著老師進入校園課堂的議題遊戲帶來新的思考,也成為這款桌遊在市場上的另類高階玩法。傑森眼神放光說道:「無論你拿到什麼角色,創造自己的生存地圖很重要!」勇於面對自己的生存困境、自己創造棲地、請求大家幫助,就連逼迫對方去搶食,都是一種幫助自己與對方活下來的契機。「只是這種活下來的方式很殘忍,當你成為別人活下的支柱時,就會覺得自己很可悲。」傑森幽幽地補充。而這正是動物們所真實面臨的每一天。

遊戲中的文學性也幽微地召喚於飆飆的插畫中,連結動物文本手冊,在動作、構圖下足功夫,期待玩家在尚未看到文本的情況下,保有對故事的想像空間。「畫面上,除了動物角色之外,我會嘗試多留一點空白,讓畫面本身擁有故事性。透過具體的圖像去解釋抽象的概念,也加入一些插畫思考的彈性。」飆飆說道。

 

盡興過活,文學顯化於生命體驗

對玩家而言,大家一聽到「文學遊戲」,第一直覺容易難以親近。若玩家本身對動物生存議題有所關注,遊玩過程便可以快速發展出較多想法;然而,若玩家不清楚自己面對何種議題,換個角度來看,或許也成為一種聯想——你在遊戲中所感受到的動物的每一天,過得怎麼樣?靜宜臺文系期待透過行前的文本導讀和遊玩後的後創作引導,誘發玩家與學生更靠近動物生存議題的契機。其實文學也可以是一場遊戲,遊玩的本身其實就是在體驗文學。「我們做桌遊,就是把生活中的體驗轉化到遊戲中。桌遊設計師把自己也覺得有趣的議題變成一款可以體驗的遊戲;插畫家分享自己喜歡的、畫得快樂的事物,這些都是一個活的過程。」傑森與飆飆相視笑道。

桌遊本身帶有文學的魂,那是一場內在理念的顯化,動物牽起遊戲設計師與插畫家相遇,也因兩人點起的創作火花而活了過來。當人們玩起遊戲,便與牠們共度時而快活、時而艱困的一生。

 

《動物力——棲地生存大作戰》

(遊戲規則):遊戲中,每位玩家所代表的動物都擁有自己獨屬的生存條件:每回合抽牌打造「棲地」、擲骰移動「足跡」、爭取生存所需的「資源」。過程中,可能鋌而走險踏上有風險的棲地、也可能重疊足跡引發動物間的資源搶奪。玩家每回合都必須支付足夠的生存點數,為了動物們的存活奮起而戰。

 

每個玩家都可以選擇一個動物,體驗動物的生存條件。

 

玩家可以在黑熊、石虎、猴子、貓、狗、鷹、蝴蝶與海豚中選擇想要扮演的角色。

 

備註:原文出自《臺灣文學館通訊——閱:文學》75期。

 

瀏覽人數:568
推薦文章
標籤
我要留言
您需要登入才能留言。如尚未成為會員,請先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