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返回文學展示

眾聲喧嘩──1980年代以降的臺灣文學風貌

從閨秀到自主──女性文學
作者:簡弘毅(國立臺灣文學館研究助理)

臺灣文學在1950年代起,出現大量女性作家的身影,這些主要來自大陸遷臺的女作家,廣泛活躍於文壇,如張秀亞、艾雯、孟瑤、潘人木、徐鍾佩等,都有相當可觀的創作量,可說撐起一半的文壇,更是日治時期的臺灣文學所未曾有過的現象。
 


邱貴芬編,《日劇以來臺灣女作家小說選讀》

 

一般所稱的「女性文學」,不單指寫作者本身的性別,女性作家所書寫的作品主題,以及迥異於男性作家的風格、觀點,更使得這些作品獨具一格。

1970、80年代,以蕭麗紅、袁瓊瓊、朱天心、蕭颯等人為代表的所謂「閨秀文學」,題材多經營於愛情與婚姻,善於細膩地描寫女性的處境與內心狀態,以《千江有水千江月》為代表小說。此外,由於社會意識的逐步開展,藉由女性主義理論的引導,以女性意識為基礎的作品也陸續出現,廖輝英《油麻菜籽》具體刻畫出女性命運的坎坷與無奈;李昂《殺夫》更像是一把利刃,殘酷地刺穿男性宰制的霸權世界。
 


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

 

隨著政治的解嚴與國族想像的變動,「家族記憶書寫」成為女性作家大量撰寫的主題,以女性視角重新解構、再建家族與國族的想像邦園,不論是家族史寫作如陳燁《泥河》、袁瓊瓊《今生緣》,還是翻轉國族記憶如平路《行道天涯》、陳玉慧《海神家族》,都有力地建構了專屬女性的書寫座標。朱天心《我記得…》、李昂《自傳小說》的政治與歷史書寫,邱妙津《鱷魚手記》、陳雪《惡女書》的女性同志書寫,則根本打破了男性論述裡的重重框架。
 


廖輝英《油麻菜籽》

 


張惠菁《末日早晨》

 

「女性文學」從昔時被史家貶為末流之作,到女性掌握發言權,而終成一種不可忽視的類型文學,穿越的不只是文學發展史的變遷,更是女性從邊緣走向自主意識的道路。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想我消失的家園──眷村文學
下一篇
文學中的性別運動──同志文學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