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文學展示/魔幻鯤島・妖鬼奇譚──臺灣鬼怪文學特展/
落地生根:誕生自環境威脅的傳說
返回文學展示

魔幻鯤島・妖鬼奇譚──臺灣鬼怪文學特展

落地生根:誕生自環境威脅的傳說

地動山搖末日洪水惡風降災水底黯影山中迷魂

人們定居臺灣後,需面對各種環境的挑戰,包括地震、洪水、風災、水患、山難等威脅。大自然所帶來的災難,難以抗衡,在人們恐懼的心理反應中,便會被附會各種傳說故事,用來解釋這些災害的發生原因。

地震的傳說,尤以地牛最為知名,此外,原住民也有巨人、豬隻引起地震的說法。上古時代的洪水成災,原住民各族皆有流傳相關神話,在漢族的燈猴傳說中,也反映人們懼怕島沉水淹的災害來臨。風災的起源,會被人們賦予神怪的想像空間。河水帶來滋養,同時也具備毀滅的威力。由水而生的鬼怪,也需要以各種民俗儀式撫慰其魂。高山深林,一不小心就會迷失,蠱惑人心的怪物躲匿其中。

在陌生的環境中,住民們對災難產生不同的詮釋與想像,甚至將災難擬人(擬妖)化,使其成為可以對抗、消滅的對象,讓自己心安。

 


 

    地動山搖

臺灣是地震多發地區,地震起因在不同族群文化之間,也有不同解釋。在漢人定居臺灣之前,島上的原住民即有對於地震的解釋,其一就是在地下有著支撐地面的動物,而這些動物因搔癢或螫傷等原因翻身就會造成地震。

根據伊能嘉矩在〈地震に關する臺灣土藩の傳說〉中的紀錄,如泰雅族認為地底有鯉魚,因被巨蜂螫了疼痛扭動造成地震;東部的卑南族想像有單手單足之人撐著天地,若是手酸了移動,便產生地震;平埔族的巴宰族則是認為地底下有隻豬翻動造成地震;「地牛翻身」更是原住民及漢人共通的傳說。面臨地震造成毀天滅地的破壞,人們希望能夠透過想像中的生物來合理化災難發生的原因,也因此能夠以安撫地牛等方式來試圖解決災難。

 

      地牛     

|鬼怪出處|  伊能嘉矩〈地震に關する臺灣土蕃の傳説〉,《東京人類學會雜誌》21巻241号,1906。

臺灣普遍存在著地牛造成地震的說法,如吳尊賢在《民俗臺灣》中,漢人認為地底下住著一隻很大的牛,微震是因為地牛聳毛,弱震為地牛振耳,強震則是地牛振尾。1906年嘉義梅仔坑大地震時,甚至有人傳說在山上地裂之處,發現牛的尾巴。伊能嘉矩在《東京人類學會雜誌》上,記載諸多原住民的地震傳說,其中便提及濁水溪流域山中的布農族認為土地之中,棲息著像牛一樣的巨大生物,平常一直趴臥著休息,一旦起身便會土地搖晃,發生地震。佐山融吉的《生番傳說集》則記載鄒族阿里山番和「モトエビ」(MOTOEBI),認為「ワツム」(WATSUMU)這種像牛的動物在地中搖晃身體時,便會造成地震。

因此為了平息地震,臺灣各地也衍生出各種安撫地牛、趕地牛、打地牛的儀式,例如模仿牛的叫聲,或是敲打金屬臉盆等。


 

    末日洪水

在臺灣原住民各族中,洪水傳說並不罕見,這或許反映出先民們的實際記憶。在這些傳說中,有的是因為溪流被動物擋住,如巨大的鰻魚或蛇,導致河水上漲;有的是吞飲河水的怪物,暫時閉上嘴;有的是觸犯禁忌,造成神以洪水懲罰;有的是海神向人類要求獻上美女,結果不如預期,便懲罰人類所致;又或是神與神起衝突,拜託海神以洪水攻擊其他神。在這些傳說中,人們被洪水困住,難以生存,許多便與火種起源結合在一起。

或許是反映出自然環境特徵,久居臺灣的漢人,也在新年傳說「燈猴告狀天帝」的故事中,暗示了對「洪水」的擔憂。在這些古老傳說中,洪荒精怪與靈獸的蹤跡潛藏其中。

 

      達洛凡      

|鬼怪出處|  小川尚義《原語による臺灣高砂族傳說集》,1935。

《原語による臺灣高砂族傳說集》中有則下排灣社的洪水傳說,從前,平地有個叫做達洛凡的怪物,所有河川的水都會流進牠的嘴裡,然而有一天,不知為何,達洛瓦的嘴巴堵住了,河水因此暴漲起來,造成大洪水,周遭低矮的山都被淹沒,只剩下tomapalapalai山、霧頭山和大武山露出,下排灣社的人都躲到tomapalapalai山上。山上沒有火,下排灣社的人便遣鹿到霧頭山上取火,才有辦法煮飯。之後,達洛瓦如當初一樣打開嘴巴,洪水便退去了。
 

 

      燈猴      

|鬼怪出處|  高榮武〈燈猴の怒〉,《語苑》,1932。

《彰化縣志》卷九〈風俗志〉記:「冬至節,家作米丸祀先,門戶器物,皆黏一丸,謂之餉耗。」此習俗便是燈猴傳說的序曲。

依據《臺灣民間文學集》記載,某年人們沒有在餉耗時為燈猴黏上湯圓,使得燈猴精忿忿不平,跑到天庭說人類的不是。故玉皇大帝聽信,決定要在十二月三十日夜晚降下洪水毀滅人類。人類聽說後,最後幾天趕緊回到故鄉和家人團聚,並將神明送回天上,除夕夜吃完豐盛的大餐後,一齊等待洪水降臨。

想不到等到天亮都平安無事。原來,在土地公和灶神幫忙求情,讓玉皇大帝在最後一刻收回成命,而人類自覺死裡逃生,在新年第一天都互道恭喜祝賀。後來,人們發現原來是燈猴精惹禍,便每年都把燈猴燒掉,以防它再成精作亂,而送神、年夜飯、守歲等,也成為習俗年年流傳下來。


 

    惡風降災

風為自然的空氣流動,但隨著地形、環境不同,風的姿態也千變萬化,孕育出各種奇異傳說。臺灣原住民傳說中,風有時是生命力的象徵,許多故事都有女性因風受胎的情節。但風也有殘暴的一面,如巴宰族的「風婆」傳說,認為地底有著風之源頭,通往風婆居住的山洞,要是風婆將山洞徹底敞開,就會引起颶風,造成災害;這個傳說的結局,也暗喻著人與自然的鬥爭。

又譬如臺灣的焚風,會造成草木焦枯,猶如風中帶火,蘊藏妖異,在清代作家的詩文中,便以充滿神怪色彩的「麒麟颶」稱之,懼怕祂帶來的毀滅力量。根據《臺灣風俗誌》一書,深山或島嶼有著名為「石燕」的鳥,此鳥飛旋之時,就會鼓動天地之間的空氣,便成為風。

 

      風婆      

|鬼怪出處|  佐山融吉、大西吉壽《生蕃傳說集》,1923。

伊能嘉矩在《東京人類學會雜誌》上,以及佐山融吉在《生番傳說集》中,皆記載巴宰族的風婆傳說:在北方山中有一個巨大的洞窟,裡面居住著一名女性。這個洞窟是風的源頭,平常洞口是封閉的,若打開一點便吹出微風,若開得太大則會產生暴風。由於風的大小決定於這名女性將洞口打開多少,因此被稱為「APU-BARE」,也就是「風婆」的意思。

風婆的頭上長有腫塊,因為在太陽的熱度下,會好得比較快,所以她時不時會離開洞窟,讓太陽曝曬頭部。有一次,她不知不覺陷入熟睡,連續兩三天忘記回到洞窟,洞口源源不絕地吹出暴風,人們因此痛苦不堪。一名勇士帶著弓箭,找到風的源頭的洞窟,看到風婆在洞外熟睡,射殺她並破壞洞窟的門窗,之後風依然不斷從洞中吹來,強烈的暴風便從此減少了。


 

    水底黯影

人類的生活與水相依,卻又恐懼水的力量。夏季暴雨導致溪水暴漲,或者颱風季節時隨時會潰堤的河流,極端的自然環境,使得人們不停告誡接近水的危險,更衍伸出水鬼的傳說,以及大量與水有關的民俗。

臺灣各地都有與鎮水相關的習俗,最廣泛的就是端午時的龍舟競渡,相較知識份子認為競渡為紀念屈原投水的浪漫想像,更原始的意義是透過競渡的民俗來達到祭江及驅逐水疫的功能。

或如雲林口湖地區「牽水」儀式,起於1845年造成數千人死傷的水災,為緬懷先人及奉祀無名亡者,每年舉辦以慰亡靈;又如宜蘭地區的「拜駁」,為平息溺死水中的「老大公」(厲鬼)怨氣,並祭拜天公及水神水官大帝,以求合境平安,堤防穩固,免於「崩駁」,這些都反映出人對「水」的戒慎之情。

 

      水鬼      

|鬼怪出處|  〈水鬼求代〉,《臺灣日日新報》,1917年9月1日(大正六年)。

水鬼,即是溺死於水中之人,化身為鬼,會在死去的水域徘徊。水鬼為了要進入輪迴,必須尋找替死鬼讓人溺死,稱為「抓交替」。

水鬼是臺灣最知名的鬼魅,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上,曾刊載各種水鬼怪談。依據在1917年的報導,曾提及臺南小南門外、法華寺前方有一座半月池,常有人死於池中:「相傳該池有水鬼,每變為毛蟹,或變為蓮花,浮於水面,以誘人至深處,遂占滅頂之凶。」民間傳說,水鬼擁有變化各種形象之異能,能變幻成鬼火、池魚等物,都是為了誘惑人們走進水岸,再藉機讓人溺死。民間對於水鬼作祟,有各種作法,如雲林「牽水」儀式,是為了祭祀道光年間發生的大水災。根據《民俗臺灣》中的說法,在宜蘭羅東會有水鬼颳起大風讓人墜入水中,這時候只要咬著大拇指就能得救。水鬼習性為惡,但也有善心水鬼不願害人,因而有「水鬼變城隍」的民間傳說。


 

    山中迷魂

人仰仗山林的豐富資源,同時也懼怕山林中暗藏危機。山,具備令人驚異的神秘力量。其中最經典的故事,莫過於人在山上會以各種奇妙的方式迷途;《生蕃傳說集》中記載一則泰雅族故事,故事中的少女夜裡出去撿柴,見到一隻黑色的手,便被那隻手誘拐,後來族人在樹上發現她,救下來後,少女卻成了啞巴。

這種「人被妖魔引到難以前往的地方」的故事,漢人或許會說是「魔神仔」作祟,原住民各族也流傳著「沙勞」、「拉里美那」等不同魔物作祟的版本,與漢人的「魔神仔」相較,竟令人驚異地相似;這種山林傳說的普遍性,不僅是族群有著類似的傳說,也是不同族群分享著對山林共同的敬畏與知識。

 

      魔神仔     

|鬼怪出處|  〈山魔〉,《漢文日日新報》2947號,1908年2月。

山林中有魔神仔出沒,經常以詭計誘惑人們,拐騙進入深山。此妖有「毛神」、「芒神」等名,客家人則稱為「魍神」。一旦被魔神仔拐騙的人,茫然若失,就算被魔神仔餵他們吃草泥、死蟲,也會吃得津津有味。關於魔神仔最早的文字描述,1908年《臺灣日日新報》便有所紀錄。

在〈遇魔述異〉文章中,說明魔神仔擁有變幻能力:「臺地有所謂魔神者,能作幻境迷人。」魔神仔傳說,在臺灣各地皆有,若當地盛傳魔神仔出沒,地名甚至會冠上其名,例如菁桐古道的「魔神仔洞」、臺南東區的「魔神仔堀」。魔神仔的形象,也因傳說紛雜而有不同造型,如一身紅衣紅帽,外貌如猿,雙眼血紅,或四肢有蹼,全身青綠。苗栗地區的客家族人,遇到「魍神」來抓人的時候,家屬會求救「伯公」,來指點迷津。若在野外,望見有樹葉被折捏成團狀,即是魔神仔的地盤。

 

      拉里美那      

|鬼怪出處|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

拉里美那(Lalimenah)是流傳在撒奇萊雅族中的惡靈,在《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中,拉里美那會把睡眠中的人引至遙遠的地方,或是讓人走錯路、爬上樹枝高處,也會把人的口中塞滿牛糞草木和蟲,與漢人的「魔神仔」、「魍神」有些類似。

在近代所採集的口傳文學中,把小孩拐至刺竹林中的惡靈名為「拉魯米南」,而根據徐成丸先生的口述故事,拉里美那是死神的化身,普通人是見不到它的,只有生病的人才會看到,拉里美那會冒充成已經過世的人與生病的人聊天,而病人在幾個月後便會死去。

 

      沙勞      

|鬼怪出處|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

沙勞(Saraw),又稱caraw或caracaraw,是阿美族及卑南族皆有紀錄的惡靈。《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中記載沙勞住在山裡,身材高得能碰到天,人們看到的話會失去知覺而發狂,而沙勞也會把人抓到山裡去藏起來。依據《蕃族調查報告書》在臺東廳卑南族的部分,記載其作祟方式:「每年三月時出現,在路上從行人背後像是以衣服包裹似的,讓那個行人迷失方向不知自己該去的地方,到處徬徨數日,或爬到樹上,或坐在池邊。」此外,也提及沙勞的習性,會在海岸邊群聚焚火,跳進火裡頭玩。

《阿美族語辭典》中說沙勞是:「偽裝成母親騙小孩並引誘小孩走錯誤的鬼魂;高達天頂之神(誘拐小孩迷茫的邪魔)」,但其實沙勞還會變換成各式各樣不同的形體來迷惑人。凡是有人被誘騙而神智不清,而後迷路、走失,最終被尋獲時身處在常人難以抵達的地方,都會認為是沙勞所為。

 

      竹篙鬼      

|鬼怪出處|  《民俗臺灣》第四卷第八期。

竹篙鬼又稱竹鬼、竹子鬼、竹竿鬼,竹林常被視為較陰的區域,因此被視為危險、禁忌的區域。據《花蓮縣民間文學集》紀錄的客家傳說中,竹篙鬼會在黃昏時出現,以竹的樣貌橫躺在路中央,當有人不知情跨過時突然彈起,勾走人的魂魄。也有一說竹篙鬼會把人彈飛受傷,甚至致人於死。若要趕走竹篙鬼,對它罵粗話就能逼它讓路,或者誠心道歉請它借過。

竹篙鬼有時也會被認為是另一種妖怪,在片岡巖的《臺灣風俗誌》中,記錄竹竿鬼是一種「身軀很長的鬼」。在澎湖望安地區有許多目擊傳說,會有身長三丈以上的竹竿鬼跟在人身後,這時要拔一根芒草,邊拔邊說「我長你短,我長你短。」竹篙鬼就會慢慢變矮了。

上一篇
島外觀點:中心與邊陲的異界
下一篇
暗影潛伏:生於社會結構中的妖怪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