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返回文學展示

文學力──書寫LÁN臺灣 常設展

學習資源

延伸資料書單補充書單

 

 

延伸資料

序號

名稱

類型

說明

資料來源

1 這裡有一本臺灣文學史好便宜的:《文青養成指南》 影片 本書為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學力:書寫LÁN臺灣」常設展之延伸專書,並結合本館「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之文學史研究成果,以輕鬆流暢的筆調,鋪陳臺灣文學發展的各階段概況,從原住民口傳故事到新世代文學,橫跨數百年時間軸,並兼顧純文學到大眾文學,是認識臺灣文學史的基本教材,適合中學以上各年齡層的讀者。 YouTube
2 口耳相傳的文學故事 音檔 野生動物常出現在原住民的傳統日常,成為神話故事的重要角色,在欠缺文字紀錄的時代,傳說透過口傳形式,以美麗的族語聲韻保存下來。 聽傳說 臺灣原住民與動物的故事
3 讀報人聲體驗 音檔 《臺灣民報》在日治時期被譽為「臺灣人唯一的言論機關」,臺灣文化協會在各地成立讀報社,方便民眾閱讀, 為了因應低識字率的社會環境,設有專人導讀和讀報 ,讓無法自行閱讀的民眾也能透過聽報,了解民主及文學的重要性。 YouTube
4 秀才燒水新聞台 部落格 有限的生命、永生的網路。二〇〇四年袁哲生離世,創設的新聞台,卻仍蜂擁而至網友的掛懷與問候。無數留言的白紙黑字,是帶不走的數位足跡。 秀才燒水 這是袁哲生所設立的新聞台
5 「文學力──書寫LÁN臺灣 」虛擬實境 虛擬實境 點點滑鼠,穿越時空進入展場閒逛,甚至進到文物庫房、修復室隨意看看。使用手機可搭配Google cardboard ,可以沈浸式720度旋轉觀看,也能點選單一藏品物件看仔細,充分享受一機在手、文學暢快探索的樂趣。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6 夢獸之島Isles of Monsters 遊戲 「銀河穹夢」已經開始失控了。
居住在夢獸之島的馴夢師一族,千年以來與人類和平共處,但島上的夢獸卻因為貪食過多人類噩夢而凶暴化,這使得銀河穹夢開始逐漸崩壞。
玩家將擔任年輕的馴夢師,回到過去尋找各種恢復世界的情報。一路上會遇到許多臺灣文壇上的知名文人,只要幫助他們解決難關,便能得到情報。現在就進入夢獸之島,從中收集到讓夢獸恢復正常的能量,幫助夢獸的世界恢復和平吧!
臺文館「數位遊戲開發暨藏品3D掃描、建模計畫」
7 1940 遊戲 世界各大博物館與私人館藏自2079年開始傳出陸續失蹤珍貴藏品的報告,這些藏品各自具有不同的神秘力量。 2080年臺灣文學館失竊了一副具有改變歷史力量的文物:劉吶鷗的麻將牌,國際刑警高度懷疑這是國際恐怖組織RISS所策動的行為。
該組織宣稱擁有「時空回溯」的技術,有高度證據指出RISS打算在二戰發生前夕,派出特務使用麻將,藉以扭轉二次大戰最終結果。 玩家將扮演行動代號「獵殺1940」的國際特務,潛入RISS基地啟動時光機回到過去,尋回麻將同時將歷史導入正軌,以阻止RISS狂妄的野心。
臺文館「數位遊戲開發暨藏品3D掃描、建模計畫」
8 第22集|臉色慘白下臺南|叁人行|《以紙雕成藝術家做什麼》10-@臺南臺灣文學館 影片 把大稻埕的山水亭熱鬧景象,端進了臺南的臺灣文學館裡了~
這次的拍攝臉色慘白,身體疲倦,還好最後還是順利的安裝完成了,
至於這次的創作到底在刻畫什麼呢?下次告訴你們!
YouTube
9 第23集|阿涵幼齒照大公開|叄人行|《以紙雕成跟著阿涵開箱去》10-@臺南臺灣文學館 影片 這次把大稻埕的山水亭熱鬧景象,端進了臺南的臺灣文學館裡了~
還難得大放送阿涵首次公開幼齒照!
YouTube
10 殖民地時期日文新文學 文章 龍瑛宗小說〈パパイヤのある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獲東京《改造》徵獎佳作
龍瑛宗評論隨筆集〈孤独な蠹魚〉(孤獨的蠹魚)出版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臺灣文學史
11 傅彥龍:跨越語言前的嘆息──龍瑛宗〈故園秋色〉手稿 文章 〈故園秋色〉這篇作品,是他在1952年以日文寫就,卻遲遲未能發表。此篇之後,直到退休後的1977年,他才又以日文創作小說,並嘗試以中文寫作。這二十五年的空白,不僅是他個人從日文跨越到中文的漫長跋涉,也是所有「跨語世代作家」的集體命運。直到2006年,龍瑛宗離世後的第七年,〈故園秋色〉才得以重見天日。⋯⋯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12 謝宜安:一名蠹魚的幻想——龍瑛宗的讀書筆記 文章 臺文館的藏品中,有多本龍瑛宗的筆記。他是個喜愛讀書的人,從筆記中可以看出他的閱讀。他是那樣的人:因為讀了很多書,所以感嘆「本島作家的閱讀情形相當不足」。若要他給年輕寫作者建議,他會說:「獲得作家教養的唯一之道,我想除了讀書之外別無良方。」⋯⋯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13 劉怡臻:立志巡梭世界——龍瑛宗的一雙文學翅膀 文章 「所謂文學,難道真的只是悲傷的玩具嗎?」蠹魚一字一字刻畫,打造的玩具,卻讓後人從字裡行間聽到他的哀嘆,也撞見他的貪婪。蠹魚不為人知地吃著書頁,龍瑛宗拚命吸吮文學養分,縱然明日就是世界末日,也毫不遲疑前進。「人,只有在放棄戰鬥的時候才算輸,只要堅持戰鬥,就還沒輸。這句話如果為真,這無疑是一本進擊的殖民地文青筆記。⋯⋯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14 馬翊航:他也是第一次登上玉山:霍斯陸曼.伐伐的玉山登頂證書與筆記 文章 布農族作家霍斯陸曼.伐伐(Husluman Vava)在2002年11月,參與了「2002作家玉山登頂」活動,與文友於玉山峰頂留下合影,取得玉山的攻頂證書。從仰望玉山,到走入玉山的懷抱與頂峰,長年細膩記錄、描繪族人生命節奏、心靈圖像的伐伐,在登上玉山主峰之後,他如何回想這次經驗?伐伐在2007年離我們遠去,回到了祖靈的居所,閱讀他的筆記,回顧他多層次的「玉山行」,是為了紀念他,也為了我們面對山林時,能成為更謙虛的靈魂。他也沒想到,不應該穿球鞋爬玉山⋯⋯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15 徐淑賢:冬至與洪棄生一起食烏魚──讀〈食烏魚五十二韻〉 文章 在臺灣割讓後改名洪繻,字棄生,透過漢代人物──終軍的典故,以示自己仍胸懷抱負,不願屈服的心志。又或者知道他在日人嚴格取締辮髮、纏足之舊習時,堅拒斷髮,為此躲藏、逃匿超過20年,更寫下諸多作品,表示自己從中感受到的屈辱、痛苦,並視斷髮如蠻夷象徵的心情;而在終究被迫剪去辮尾的1915年,他寫下〈痛斷髮〉,描述自己生不逢時,臨老竟被斷髮,想要奔往心中的中華,卻又受困於粼粼海水的悲哀。⋯⋯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16 黃震南:臺灣!這是我蔡培火的日記!你收下吧!! 文章 他是蔡培火,與林獻堂、蔣渭水齊名,讓臺灣總督府極為頭痛的人。這樣經歷三個朝代、從在野走到宮廷、活動力永不停歇的社運者,壯年時期的日記,展現出他政治的覺醒、行動的毅力。他的親筆記錄,確實是他自發地送給臺灣的禮物,一字一句,都是時代的掙扎與見證。⋯⋯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17 黃震南:我媽問我為什麼跪著讀《十項管見》 文章 今天,有一本書值得我們回頭「朝聖」,這一回頭未免也回得太遠——是1923年動筆、1925年出版的《十項管見》。作者蔡培火寫了十篇社論,針砭臺灣的社會狀況,今日讀來,方知蔡先生根本先知一尊。好了,穿好護膝,來翻翻這本書吧。⋯⋯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18 郭汶伶:臺灣人的發聲練習 文章 事實上,這本雜誌其實沒甚麼特別的,似乎是一本婦女雜誌。他太好奇了,可是,他克服不了心理的障礙,無法向乘客詢問關於雜誌的名稱與內容。不顧列車行駛的顫動,他扭起身子,頭伸得老長,瞪大雙眼,想盡辦法看見雜誌內容。就算看不見內容,他也想看見名字。⋯⋯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19 許宸碩:被殖民者的殖民地之旅:王添灯〈南洋遊記〉 文章 文島是邦加島(Bangka)一港,位於爪哇北方,王添灯用母語記載此島產物的記載,「此島的產物是樹膠和椰子油(雪文的原料)最多。」樹膠(tshiū-ka)為橡膠,雪文(sat-bûn / suat-bûn)為肥皂。邦加島更重要的產業是礦業。為求挖礦人力,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跨國勞工簽約,大多數為華人,他們領極少的薪水在惡地挖礦,想提早離開還得賠上押金與罰款。⋯⋯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20 徐淑賢:《臺灣新民報》的日常戰鬥 文章 膾炙人口的暢銷小說活絡於百姓的生活,開啟了《臺灣新民報》的另類影響力。由於閱報者的增加,保留於各版的廣告欄位,成為當時廣告主屬意的曝光媒介,小至地方的魚店、醫生館,大到證券商、大型企業,甚至連蚊香、啤酒都有大小不一,或以精美插圖搭配標語的廣告,為日治臺灣的各行各業留下生動紀錄。⋯⋯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21 陳允元:時間的倖存者──《風車》第三期 文章 2003年,以1930年代臺灣流行音樂發展為主題的紀錄片《跳舞時代》上映。片中歌手純純唱出的一句:「阮是文明女,東西南北自由志」使許多觀眾驚艷地發現,原來我們過往以殖民壓迫、戰爭與皇民化為關鍵字認識的「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同時也曾是一個摩登而亮麗的「跳舞時代」。⋯⋯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22 劉怡臻:覺青王白淵的第一哨——詩文集《荊棘之道》 文章 謝春木說「我不知道詩是什麼,但是我比任何人都更詳細知道他不能不寫詩的生活」,這句話現在想起來,反倒像在追問著後代的臺灣人,那我們能憶起何以他不再動筆,不能動筆,是否還能記得荊棘⋯⋯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23 蕭宇翔:大時代與個人史──賴和詩稿作為一把鑰匙 文章 賴和在1936年曾以筆名「甫三」發表〈田園雜詩〉十首於《臺灣新文學》上,馬上遭引了批評:「賴和先生、守愚先生過去在新詩壇已建立了不少功勞,如今他卻做舊詩,豈不是使了後進新詩人起了動搖麼?」然而批評者並不知道「甫三」即是賴和本人。⋯⋯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24 徐淑賢:定山,吟詩中──戰後鹿港古典詩的樂園《半閒吟社首集》 文章 將近60歲的周定山與郭新林、施冰如、施進傳等弟子,在鹿港成立半閒吟社。回顧自己生命諸多的一半:在臺灣的一半,在中國的一半;在日本天年的一半,在中華民國的一半;在面對生命巨浪,奔波周折於各種職業的一半與偷得閒暇的一半,他一直在兩個看似可以選擇的選項裡,無法選擇的走向其中一半。而今,半閒吟社是他終於可以選擇的那一個⋯⋯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25 陳允元:台灣文青的歧路——劉吶鷗的《新文藝日記》1927 文章 而劉吶鷗也不會知道,在十二年後,這個充滿魔力、來自天涯地角的冒險家們馳騁競逐的「將來的地」,竟因東亞情勢的詭譎多變,最終成為了他的終焉之地。⋯⋯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26 瀟湘神:清國遺民的世界——洪棄生的《寄鶴齋詩矕》 文章 洪棄生其實未能徹底刁難佐藤;隔天佐藤待在旅館時,許媽葵派人送了一套書給他,打開一看,竟是收錄洪棄生詩作的四冊《寄鶴齋詩矕》!而且據許媽葵所說,這套書是從作者六十卷詩文中細心挑選出的菁華,只送給知己好友⋯⋯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27 李宣頤:陰影與輕盈無須為人所知——呂赫若日記 文章 也許是女兒過世帶來的打擊,或者是戰時的糧食不足,呂赫若的健康每況愈下,隨著天氣越來越寒冷,話也變得更少。即使國家牢牢盯著文學創作的內容,呂赫若還是開始撰寫一部以「星星」為題的小說,希望能將無法忘卻的女兒的死保存下來,只是每一動筆,就無法抑制地哭泣。⋯⋯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28 劉承欣:初戀像可爾必思:龍瑛宗的蠹魚生活與文學夢 文章 龍瑛宗常被描述為內向寡言,談起文學他卻未必怯弱。愛書人如何走上文學路?且看龍瑛宗與文學相遇的故事。⋯⋯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29 新日嵯峨子:幻想小說家的斜槓人生——《實話偵探秘帖》 文章 在〈扮女裝的殺人鬼〉中描述極其詳實,連被害人之慘況,也如法醫鑑識般那麼精準。若不是許丙丁30年的刑警經驗,或許無法舉重若輕地令讀者感到真實的重量⋯⋯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30 洪明道:餐桌上的桃花源 文章 出獄後,我在以「醫業蕭條門可羅雀聊兼營商務農補助家計」為題的詩中,寫下「不希人病訪吾門,但願蒼生俱溫飽」。楊逵先生描寫醫師的小說,則是這麼寫:「世間的人都有一種習慣,以為醫生一定都很富裕,所以我也就不願意把自己的慘狀公開出來」。⋯⋯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31 楚然:說真話練習——林海音《新聞文學暫行課程標準》 文章 需要練習說真話才能活下來,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32 李筱涵:1950年代.文學女力濫觴——臺灣首批文學女團與她們的產地 文章 張漱菡與她的《海燕集》,見證了這個時代裡面女性作家的現身與突圍,在為女作家創作的拓荒路上,她與她的作品扮演了怎樣的關鍵角色?⋯⋯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33 許雅婷:你會怎麼樣形容臺灣的七月天?——王育德〈台湾語の「擬態形容句」〉 文章 所謂「擬態詞」指的是用文字來模擬事物形態的詞彙,這些詞句乍看毫無脈絡可循,熟習之後,卻反而會覺得生動可愛。臺語中有許多擬態詞,譬如形容說話或做事方法紊亂到了極點,可以說「花(hoe1)ko5 ko5」;形容像墨汁一般漆黑,可以說「烏(o1)chiap4 chiap4」;說到食物或香水的撲鼻香味,可以用「芳(phang1)kong3 kong3」…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34 呂珮綾:時代的夾層,一粒臺灣現代詩的煉金石——林亨泰《靈魂の產聲》 文章 過了一陣子,表姐來信詢問林亨泰要如何處理這些擱置的詩集。林亨泰心灰意冷地想,反正這些日文書遲早逃不了被焚毀的命運,就回信告知表姐,不如當作炊飯的柴薪燒了吧⋯⋯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35 蘇筱雯:跟著阿伯一二三,防疫好簡單——李榮春上個世紀的超前部署 文章 完全體現出李榮春「我健身,我驕傲」的前衛態度。不只如此,他短暫任職《公論報》時還曾露宿淡水河邊,睡醒直接晨跑一小時兼曬棉被,跑完了步,露水沾浸的棉被也就乾了。⋯⋯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36 熊一蘋:跨越語言的一代,沒有跨過的那些 文章 然而在陳秀喜的晚年結識了幾位親密的男性友人,雖有曖昧,卻始終謹守友伴的名分。陳秀喜晚年的這些故事,正反映了跨語一代的孤獨,與渴望心靈撫慰的寂寞。陳秀喜贈蔡瑞洋的無名詩也以友愛為名,內藏的沈重與糾葛,正是把時代的重量壓在人性之上,才能展現出的複雜樣貌。⋯⋯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37 許宸碩:澆灌臺灣文學的乾涸土壤——鍾理和〈雨〉重謄稿 文章 如今,我們可以在〈雨〉手稿的第一頁上看到大大小小的褐紅色班點。如果你看過那篇手稿的其他部分,你會發現手稿其他部分保存相當良好,沒有霉斑或污漬,唯獨第一頁有。那或許就是鍾理和在準備修稿的那一刻,連稿件都還沒翻開,突然就肺病發作,咳血在稿紙上的緣故。⋯⋯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38 朱宥勳:他從沒被當成作家,卻充滿文學感:《劇場》的黃華成 文章 在《劇場》雜誌第六期,黃華成刊出了「大台北畫派1966秋展」的廣告,廣告詞延續了「宣言」的戲謔風格:「不兮看兮白兮不兮看兮,或兮是兮看兮了兮白兮看兮。」你把「兮」全部刪掉,就會得到一句自我取消的廢話。⋯⋯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39 楚然:記憶總是慢慢累積——三毛「白馬車牌」 文章 實際的真相令人笑掉大牙,原來女主人還沒考駕照,躲警察只是為了避免被罰。當然聽了女主人好幾天的哀嚎,她還是拿到了駕照。從此之後,其他零件時不時拿這點取笑後照鏡,提醒它要好好看清道路的一切事物。⋯⋯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40 李宣頤:幸福幻夢——三毛的彩盤紀年 文章 三毛站在那牆前,打量著三年來一年一個,現在一同掛著的三個盤子。此刻,她仿佛已忘記了,從前命運是如何無情地帶走她愛過的人。她的內心只全然想著,當彩盤掛滿整面牆的時候,她與荷西,也將牽著彼此皺紋滿佈的手,步履緩慢地出門散步…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41 郭汶伶:再等一下,很快天就亮了──楊逵「新生筆記簿(45年)」 文章 在那張椅子上,他看見楊逵跟著兩個官兵一起出現在北上的第一月台。楊逵雙手被繩子綑綁,不屈的挺直腰桿,憤怒地看向天空。兩指間夾香菸,不時一口接一口。⋯⋯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42 許宸碩:重習語言與禁忌的遺骸——楊逵《新生筆記簿》 文章 這本新生筆記簿便是楊逵磨練華語的痕跡。它看似小學筆記簿,但上面的「臺灣省保安司令部」便已經透露出一股肅殺感,上面的「學號」是楊逵在獄中的編號。這讓楊逵從一個日本時代赫赫有名的社會運動者與文學家,變成了一組毫無感情的代碼⋯⋯ 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共創文章

 

 

 

 

書單

對應展示主題

子題

序號

書名/篇名

作者

摘句文章

始動,島孕育的 ‧ 與海帶來的(~1895)

我們的生命即是傳說:口傳文學

1 《八代灣的神話》 瓦歷斯・諾幹  
2 《台東卑南族口傳文學選》 金榮華  
3 《山海的召喚——臺灣原住民口傳文學》 劉秀美、蔡可欣  

把風景裝進韻腳裡:古典文學

4 〈渡黑水溝〉 郁永河  
5 《裨海紀遊》 郁永河  
6 《寄鶴齋詩集.謔蹻集》 高拱乾 〈雞籠積雪〉
7 〈觀日露戰爭活動寫真有感〉 陳瑚  
8 〈女學生〉 黃金川  
9 《全臺詩》第伍冊 施瓊芳 〈地瓜〉
10 〈往事〉 丘逢甲  

立志,文明開化的夢與傷(1895~1945)

東亞文化的板塊交界:新文學的崛起

11 《新編賴和全集:貳.小說卷》 賴和 〈一個同志的批信〉
12 〈沒落〉 王詩琅  
13 〈煩悶〉 張我軍  
14 《伍人報》
No.9-11
黃石輝 〈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
15 〈放屎百姓〉 蔡秋桐  

火車載來了什麼:殖民現代性

16 〈秋信〉 朱點人  
17 〈牛車〉 呂赫若  
18 〈在原野上看到煙囪〉 林芳年  

空襲警報下的歌:戰爭期的文學

19 〈植有木瓜樹的小鎮〉 龍瑛宗  
20 〈日曜日式的散步者〉 楊熾昌  
21 〈鵝媽媽出嫁〉 楊逵  
22 〈生命之道〉 王白淵  

跨越,窒息年代的游擊戰(1945~1980)

你的記憶都不算數了:被操控的文壇

23 〈保衛大台灣〉 孫陵  
24 〈要喝冰水嗎?〉 林海音  
25 《旋風》 姜貴  

微細的一線香:本省籍作家的伏流

26 〈同姓之婚〉 鍾理和  
27 〈故里人歸〉 鄭清文  
28 《潮流詩派》雜誌第111期 桓夫 〈童年的詩〉
29 〈騷音〉 林亨泰  
30 〈濁水溪〉 林宗源  

囚室裡僅有的窗口:美國新聞處與現代主義

31 〈我愛黑眼珠〉 七等生  
32 《台北人》 白先勇 〈遊園驚夢 〉
33 〈石室之死亡〉 洛夫  
34 〈雪盲〉 郭松棻  
35 《吉陵春秋》 李永平 〈萬福巷裡〉

只存在於虛構中的公義:武俠小說

36 《多情劍客無情劍》 古龍  
37 〈山河錄第一部分.長安〉 溫瑞安  

爆炸,每個人都飆出高音(1980~2000)

終於來到的合唱:議題爆炸

38 《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 利格拉樂.阿[女烏] 〈JADA,我不要做山地人〉
39 〈拍賣老台灣〉 陳明仁  
40 〈迷途羔羊──弗氏海豚〉 廖鴻基  
41 《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
瘂弦 主編
黃凡 〈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
42 〈再生產的恐怖主義〉 黃錦樹  
43 《腹語術》 夏宇 〈失蹤的象〉

浪漫就是你做不到的:言情小說

44 《窗外》 瓊瑤  
45 《心鎖》 郭良蕙  
46 《交錯時光的愛戀》 席絹  
47 《烈火青春》 左晴雯  
____,寫我們一起的未來 未來的路鋪在歷史的柏油上 48 《文藝春秋》 黃崇凱 〈夾竹桃〉

 

 

 

 

補充書單

 

序號 書名/篇名 作者
1 《文青養成指南》 國立臺灣文學館
2 〈濁水溪〉 林宗源
3 《亞細亞的孤兒》 吳濁流
4 《小封神》 許丙丁
5 《旋風》 姜貴
6 《故里人歸》 鄭清文
7 《石室之死亡 》 洛夫
8 〈文學與職務〉 陳炘
9 〈現實社會與文學〉 甘文芳
10 〈日用文鼓吹論〉 陳端明
11 〈論普及白話文的新使命〉 黃呈聰
12 〈致台灣年輕人的一封信〉 張我軍
13 〈在原野上看到煙囪〉 林芳年
14 《蓮漪表妹》 潘人木
15 《大火炬的愛》 朱西甯
16 《荒原》 司馬中原
17 《鐵漿》 朱西甯
18 《早魃》 朱西甯
19 《城南舊事》 林海音
20 《祖國與同胞》 李榮春
21 《笠山農場》 鍾理和
22 《家變》 王文興
23 《秋葉》 歐陽子
24 〈嫁妝一牛車〉 王禎和
25 〈我的弟弟康雄〉 陳映真
26 〈蘋果樹〉 陳映真
27 〈一綠色之候鳥〉 陳映真
28 〈中國現代詩人的困境〉 關節明
29 〈對於中國現代詩的幾點淺見〉 顏元叔
30 〈細讀洛夫兩首詩〉 顏元叔
31 〈中國現代詩的幻境〉 關節明
32 〈再談中國現代詩〉 關節明
33 〈先檢討我們自己吧〉 唐文標
34 〈什麼時代什麼地方什麼人:論傳統詩與現代詩〉 唐文標
35 〈詩的沒落:香港臺灣新詩的歷史批判〉 唐文標
36 〈日之夕己:獻給年輕朋友的自我批評〉 唐文標
37 〈兒子的大玩偶〉 黃春明
38 〈打牛湳村〉 宋澤萊
39 〈金水嬸〉 王拓
40 〈夜行貨車〉 陳映真
41 〈萬商帝君〉 陳映真
42 〈莎喲娜拉,再見〉 黃春明
43 〈蘋果的滋味〉 黃春明
44 〈墳地裏哪來鐘聲?〉 銀正雄
45 〈回歸何處?如何回歸?〉 朱西甯
46 〈狼來了〉 余光中
47 〈迷途羔羊——弗式海豚〉 廖鴻基
48 〈賴索〉 黃凡
49 〈月印〉 郭松棻
50 〈山路〉 陳映真
51 〈鯨生鯨世〉 廖鴻基
52 〈雪盲〉 郭松棻
53 〈公寓導遊〉 張大春
54 〈調查:敘述〉 舞鶴
55 《工廠人》 楊青矗
56 《玫瑰玫瑰我愛你》 王禎和
57 《鄉土文學討論集》 尉天驄 主編
58 《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 葉洪生、林保淳
59 《蜀山劍俠傳》 還珠樓主
60 《那些年,我們愛的步步驚心:臺灣言情小說浪潮中的性別政治》 楊若慈
61 《心鎖》 郭良蕙
62 《煙雨濛濛》 瓊瑤
63 《道德抉擇之外的羅曼史》 韓良露
64 《殺夫》 李昂
65 《孽子》 白先勇
66 《假面偶》 邱妙津
67 《最後的獵人》 拓拔斯・塔瑪匹瑪
68 《悲情的山林:臺灣山地小說選》 吳錦發
69 《鐘聲響起時——給受難的山地雛妓姐妹們》 莫那能
70 《美麗的稻穗》 莫那能
71 《青鳳蘭波》 杜潘芳格
72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韓韓、馬以工
73 《陳冠學》 田園之秋
74 《劉克襄》 漂鳥的故鄉
75 《昨日之怒》 張系國
76 《一九八三台灣詩選》 吳晟 編選
77 《備忘錄》 夏宇
78 《銀碗盛雪》 林燿德
79 《錄影詩學》 羅青
80 《吃西瓜的方法》 羅青
81 《都市終端機》 林燿德
82 《台灣文學史綱》 葉石濤
83 《台灣男子簡阿淘》 葉石濤
84 《島》 賴香吟
85 《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 張亦絢
86 《冷海情深》 夏曼・藍波安
87 《泥河》 陳燁
88 《迷園》 李昂
89 《埋冤一九四七》 李喬
90 《暗夜迷巷》 楊照
91 《島嶼邊緣》 陳黎
92 《秀才的手錶》 袁哲生
93 《羅漢池》 袁哲生
94 《虎爺》 吳明益
95 《單車失竊記》 吳明益
96 《王考》 童偉格
97 《無傷時代》 童偉格
98 《殺鬼》 甘耀明
99 《臺北城裡妖魔跋扈》 瀟湘神
100 《新神》 邱常婷
101 《看得見的鬼》 李昂
102 《行過洛津》 施叔青
103 《橋上的孩子》 陳雪
104 《海神家族》 陳玉慧
105 《複島》 王聰威
106 《濱線女兒》 王聰威
107 《短歌行》 鍾文音
108 《傷歌行》 鍾文音
109 《山海小城》 廖鴻基
110 《後山日先照》 吳豐秋
111 《地老》 陳淑瑤
112 《流水帳》 陳淑瑤
113 《凌雲》 吳鈞堯
114 《崢嶸》 吳鈞堯
115 《外島書》 何致和
116 《神秘列車》 甘耀明
117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 甘耀明
118 《邦查女孩》 甘耀明
119 《青蚨子》 連明偉
120 《等路》 洪明道
121 《冷海情深》 夏曼・藍波安
122 《玉山魂》 霍斯陸曼・伐伐
123 《山與海》 王家祥
124 《小矮人之謎》 王家祥
125 《魔神仔》 王家祥
126 《倒風內海》 王家祥
127 《複眼人》 吳明益
128 《苦雨之地》 吳明益
129 《花甲男孩》 楊富閔
130 《臺灣漫遊錄》 青山千鶴子

 

上一篇
爆炸,每個人都飆出高音
上一篇
____,寫我們一起的未來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