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返回文學展示

寫字療疾——臺灣文學中的疾與療

結語——沒有人是故意的

 

人總有生病的時刻,有時好得快,有時好得慢。病歷就像是我們的生命編年史,記錄那些突然來到我們生活內的衝擊,疾病的衝擊不僅影響個人生活,亦影響家庭甚至社會。

文學寫著關於生命的一切,亦溫柔地伴隨我們走過漫漫長夜,抵達更好的明天。活著,或許就是準備與各式疾病共存,在生命的旅途中,疾病是擾人的暴風雨,卻也可能是夥伴。

疾病的多種面貌,在文學內都得以安置。我們寫下疾病,同時也在療癒疾病,在徬徨不安時,讓文學安撫身心。

 

不可思議的是
我愛你
全世界的眼淚
都變成蜂蜜
你是發生在我身上
最重要的傷口
傷口長出枝芽
一開始很痛
後來長出花果
有蝴蝶和蜂鳥
現在想到你
全是你快樂的樣子

──潘柏霖你不知道我多希望能吃掉你的痛

 


《V與身體》
李喬(1924-)描述主人翁何碧生的「我」(V)與體內諸器官之間的故事,藉由明體、楷書、隸書,三種字體分別代表V、各器官與全知觀點,透過三者對話,呈現出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李能棋(李喬)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外勞風景〉
邵僩(1934-2016)從外籍看護的視角描寫公園內常見的景象,透露出許多老人的實際照護者,並非自己的子女,而是這些彼此訴說鄉愁的看護們。(邵僩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四門觀感 生老病死〉
蔡培火(1889-1983)從宗教觀點看待生老病死,記錄自身對佛教的體悟。文中介紹了十二因緣,涵蓋了生老病死,說明求道者必須由十二因緣悟得集諦,再悟苦諦,才可解脫輪迴。(黃震南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上一篇
時間的疾,照護療癒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