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返回文學展示

走進創作現場——六十而笠.笠詩社六十周年展

現實關懷

國立臺灣文學館圖書室展場一隅

 

笠詩社成立於戒嚴時期,面對政府箝制自由、愚昧民眾、以中華文化及反共為主流的高壓統治時代,主張回歸本土,以詩作關懷政治、社會和文化現實,對抗威權當局,碰觸敏感議題,為人民發聲。
 

阿爸的童年
番薯籤 菜脯 昭和草
還有無盡的恐怖和剝削
我的童年
麥芽糖 山楂 鹹鴨蛋
除了剝削 還有執政的謊言
女兒的童年
麥當勞 披薩 洋芋片
滔滔謊言之外,還想出賣
祖先拚死爭取的土地
移民做次等族群

——張芳慈〈土地有情〉

 

「笠」將文學精神根植於臺灣,傳承日治時期以來的臺灣新文學精神,具有濃厚的現實關懷與批判性。透過世代交替,在1960年代戒嚴時期,率先建立臺灣意識,敏銳的觀察時局變化,開展批判性的思考與論辯,形成鮮明的集團性格與核心價值。笠詩人以詩的語言、風格及活動,實踐臺灣「現實詩學」的論述系統。

 

我底死,我忘記帶了回來
埋設在南洋的那唯一的我底死啊
我想總有一天,一定會像信鴿一樣
帶回一些南方的消息飛來——

——陳千武〈信鴿〉

 

解嚴後,政治民主化,社會自由開放,笠詩人在原先現實議題之外,也開始關懷環保、勞工、同志等多元面向的社會問題。
 

形狀如搖籃的華麗島
是 母親的另一個
永恆的懷抱

——陳秀喜〈台灣〉
 

讓我們一起和走過甲子歲月的笠,感受詩人們的詩心與詩情。
 

五月
透明的血管中
綠血球在游泳著──
五月就是這樣的生物

——詹冰〈五月〉

 

張默抄寫詹冰詩作〈五月〉,收錄於張默編著《台灣現代詩手抄本》。
◪  〈五月〉
張默抄寫詹冰詩作〈五月〉,收錄於張默編著《台灣現代詩手抄本》。(提供者:張默,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力量对叨未
毋是咬齒根
毋是搥胸坎
毋是去怨嘆
毋是流目屎

——林亨泰〈力量〉

林亨泰詩作〈力量〉手稿
◪  〈力量〉
林亨泰詩作〈力量〉手稿。 (提供者:林亨泰,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貓
◪  〈貓〉
此篇內容為導讀詩人利玉芳(筆名綠莎)的詩作〈貓〉,內文分為詩人原作、作者簡介和欣賞導讀三大部分。 (提供者:莫渝,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上一篇
多國詩潮譯介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