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返回文學展示

走進創作現場——六十而笠.笠詩社六十周年展

多國詩潮譯介

翻譯 • 交流

臺灣文學館圖書室展場一隅

 

 

翻譯

笠詩社創社以來即相當重視世界潮流,持續將外國詩人、詩作、詩論、各種「詩潮」流派譯介給國人,並加強與各國交流。

《笠》詩刊中固定有四個部分:笠下影(詩人論,每期評論一個詩人)、詩史資料(剖析詩人、研究材料)、作品合評(評論同仁作品)、世界詩壇(翻譯介紹日本、歐美、拉丁美洲、非洲等地的詩)。

其中世界詩壇譯介各國作品,翻譯語言上十分多元,除了英語的翻譯人才較多外,日語有戰前的跨語詩人、戰後的陳明台,德語有李魁賢,法語有莫渝,西班牙語有林盛彬。

跨語世代的詩人們早期的作品多以日文書寫,戰後世代較少人能閱讀,《笠》詩刊中將跨語詩人的日文作品翻譯為華文,希望能傳承詩人精神。葉泥曾翻譯林亨泰早期作品,陳千武翻譯巫永福光復前的作品、鹽分地帶詩人作品。
 

有胖的軌跡和胖的太陽
有女人們在唱著胖的歌
有肥豬睡在胖胖的空氣中
有香蕉有鳳梨更有胖胖的水田

——摘錄自葉泥翻譯林亨泰作品〈鄉村組曲亞熱帶〉

深藍的天空泛著一片雲   
在街上微暖的風孕著汗氣   
吐出不清潔的呼吸   

——摘錄自陳千武翻譯巫永福作品〈春天和夏天之間〉

 

 梁景峰將16位詩人共計30首作品翻譯為德文,並與富朗克一同將白萩詩集《臺灣之火》翻譯為德文。景翔以陳秀喜「THE VISTAS OF LOVE」為題,共英譯26首詩作。李篤恭亦將笠詩人作品翻譯為英文,並以華文對照。

I gave my love
to roses
But roses don't know

——摘錄自景翔翻譯陳秀喜作品〈薔薇不知〉〈BUT ROSES DON'T KNOW〉

透過翻譯外國詩作至臺灣,也將臺灣作品外譯到世界,促進雙向國際交流,令臺灣文學走上國際舞臺。

 

第三屆亞洲詩人會議─台灣詩人代表林亨泰致詞
◪  第三屆亞洲詩人會議─台灣詩人代表致詞
林亨泰參加1988年舉辦的「第三屆亞洲詩人會議」之致詞原稿。  (提供者:林亨泰,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譯詩的重要性(影本)
◪  〈譯詩的重要性〉(影本)
陳千武於《彩筆傳華彩——台灣譯詩20家序文》撰寫序文譯詩的重要性〉。(提供者:莫渝,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林宗源與巫永福合照
◪  林宗源與巫永福合照
林宗源與巫永福參加1988年亞洲詩人會議歡迎酒會合影。(提供者:林宗源,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國立臺灣文學館B1圖書室展場一隅
  國立臺灣文學館B1圖書室展場一隅

 

 

交流

《笠》詩刊譯介外國的作品與理論,接觸到世界各地的詩人與作品、文學理論及詩壇動向。

翻譯與論述外國理論,並實踐到自身的創作,如吳瀛濤自日本轉譯、引入新即物主義(Neue Sachlichkeit,原本是指德國畫派的風格特徵),陳千武轉譯日本新即物主義詩提倡者村野四郎的詩論,李魁賢翻譯Georg Ried〈德國現代詩史〉一文,亦提到「新即物主義」,成為笠詩社最顯著的詩學主張。(新即物主義強調著重現實意義、排斥不著邊際、批判社會偏差、知性分析不濫情等,以精準的語言傳達作者的意念,表現手法力求自然。)

笠詩社與國際詩壇保持密切交流,1970年,笠編輯委員會於東京出版第一本日譯臺灣現代詩選《華麗島詩集:中華民國現代詩選》。1979年,日本地球詩社舉辦「1980地球之詩祭與國際詩人會議」,高橋喜久晴、金光林、陳千武三人規劃「中日韓三國詩人作品選集」的出版,此為「亞洲詩人會議」與《亞洲現代詩集》的濫觴。1988年,亞洲詩人會議於臺中舉行,1995年,亞洲詩人會議於日月潭舉行,包括印度、尼泊爾、孟加拉、新加坡、菲律賓、美國、韓國、日本、臺灣等多國詩人出席。

 

亞洲詩人會議台灣日月潭大會
◪  亞洲詩人會議台灣日月潭大會
林宗源(前排右二)參加由笠詩社於南投日月潭主辦之1995年亞洲世界詩人會議,與會者合影。(提供者:林宗源,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笠詩社與國際詩人交流,並譯介外國作品與理論,拓展臺灣創作與研究視野。《笠》詩刊中的翻譯有不同類型,包括介紹外國的作品、將臺灣作品譯為外文。笠詩人透過外譯的力量,將自己的作品帶向世界,也讓讀者看見臺灣文學的特色。

 

小小的
白色 餅乾
獨自
在走廊 行走
蹲下身 端詳
螞蟻 兩隻
在拉著
有香蕉有鳳梨更有胖胖的水田

——林鍾隆翻譯小林比呂古〈螞蟻〉童詩
譯自「みんななかよし」,刊於《台灣兒童文學》35號。

民族的尊嚴在自立   
無自立便無自主   
不平等隱藏有不幸   
祖國喲!站起來   
祖國的!舉起手   

——陳千武翻譯巫永福〈祖國〉

 

走開,餓鬼
你們強迫性的包圍
使我動彈不得,是不是
逼我,只做你們的奴隸?
高喊民主
高喊自由
你們那些小聰明式的形式口號
怎能讓我得到真正的幸福?

——陳千武〈走開,餓鬼!〉
 1951年5月19日陳千武以日文創作,1994年2月28日翻譯改作。

 

吳瀛濤翻譯五首童謠分別是史蒂文遜〈旅行〉、〈月亮〉,渥他・特·拉・梅耶〈老兵〉、〈騎馬的人〉,克里斯蒂那・羅塞蒂〈小娃娃〉。        創作者:吳瀛濤翻譯        提供者:吳瀛濤
  世界童謠選(一)
吳瀛濤翻譯五首童謠分別是史蒂文遜〈旅行〉、〈月亮〉,渥他・特・拉・梅耶〈老兵〉、〈騎馬的人〉,克里斯蒂那・羅塞蒂〈小娃娃〉。(提供者:吳瀛濤,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杜潘芳格作品〈兵馬俑〉手稿。  創作者:杜潘芳格 `,提供者:杜潘芳格
  〈兵馬俑〉
杜潘芳格作品〈兵馬俑〉手稿。(提供者:杜潘芳格,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韓國詩人選〈名字〉
  韓國詩人選〈名字〉
李魁賢翻譯韓國詩人姜南周詩作〈名字〉手稿。(提供者:李魁賢,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上一篇
多語混聲交響
下一篇
現實關懷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