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文學展示/
走進創作現場——六十而笠.笠詩社六十周年展
返回文學展示

走進創作現場——六十而笠.笠詩社六十周年展

1
加入收藏
總論
展覽分區

總論

臺灣文學基地展場一隅

 

我們所渴望的是:把呼吸在這一個時代的這一個『世代』(Generation)的詩,以適合於這個時代以及世代的感覺痛快地去談論。

——《笠》創刊卷頭語 

 

笠詩社創立於1964年,同年發行《笠》詩刊,60年來持續關懷本土,見證社會脈動,以詩作與理論為國人建構臺灣主體意識與文化認同。

1964年是臺灣文學史上重要的一年,1964年4月吳濁流創刊《台灣文藝》,致力凝聚跨語作家的書寫能量,建立臺灣本土作家群。然而在這樣的發表園地中,現代詩相較缺乏。同年,吳瀛濤、詹冰、陳千武、林亨泰、錦連等12位本土詩人,決定創辦現代詩刊。林亨泰建議以「笠」為名,對比當時的暢銷書刊《皇冠》,臺灣斗笠象徵樸實勤奮、堅忍自由的臺灣意志,自此為《笠》詩刊之核心精神。

國立臺灣文學館B1圖書室展場一隅
  國立臺灣文學館B1圖書室展場一隅

笠的成員以跨語世代為主,如橫跨戰前戰後的「銀鈴會」同仁,他們傳承日治時期以來的臺灣新文學精神,詩風著重社會性,思想強調知性,技巧上則是融入現代主義。藉由詩作、詩論建立起臺灣的現代詩學,正如學者阮美慧所稱「成為台灣本土論述的重要場域」。
 

臺灣文學基地齊東舍茶之間展場一隅
  臺灣文學基地齊東舍茶之間展場一隅

2024年恰為笠詩社60周年,本館規劃「多語混聲交響」、「多國詩潮譯介」、「現實關懷」3個主題展示,介紹笠詩社的發展簡史。

 

展覽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