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返回文學展示

時代的聲音──文學雜誌創刊號

1945-1949戰後時期

文學雜誌古典詩刊政論雜誌

戰後初期,臺灣曾經出現一段辦雜誌的熱潮,知識份子將熱情訴諸於文字,肩負著迎接未來的使命,期待著新時代的到來,日後民生問題逐漸浮現之後,許多知識份子也透過雜誌提出建言。此時期的雜誌呈現百家爭鳴的情況,大約有200種刊物問世,但許多刊物的壽命都未超過一年。這些刊物之中除了少部分可以明確歸類於文學刊物之外,大部分應為綜合性的雜誌,而許多此類雜誌都有開設文藝欄,共同形塑當時的文藝思潮與創作活動。

 


文學雜誌

 

▸《臺灣文化》創刊號,秦賢次捐贈。

《臺灣文化》,楊雲萍等編,臺北:臺灣文化協進會,1946年9月15日創刊,1950年12月1日停刊。

「…一向做著日本菜的名廚,忽然『味噌』『鰹節』變了『鹿筋』『熊掌』的時候,自然會感覺到『不知如何是好』。…這是臺灣文化界,光復以來的苦悶。…」,《臺灣文化》創刊時的發刊詞〈文協的使命〉,說明了戰後初期臺灣人民普遍對身份轉換的無所適從。以推動臺灣文化為宗旨的「臺灣文化協進會」於民國35年(1946)6月在臺北中山堂召開成立大會,結集當時的知識分子,頗具盛況,同年發行《臺灣文化》,主編先後為蘇新、楊雲萍及陳奇祿,雜誌內容初期定位為綜合性文化雜誌,如文學作品、綜合性時事摘要評論、文化活動訊息、引介西方新的文化理論等,惟至第5卷(民38)轉為純學術研究發表之學報,發行至1950年12月1日停刊。

 


 

 

 

◆ ◆ ◆

▸《臺灣月刊》創刊號,趙天儀捐贈。

沈雲龍編輯,臺灣月刊社發行,創刊號,1946年10月25日,86頁。

1945年8月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隨即於同年9月1日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作為接收和統治臺灣的特別行政組織,1946年10月25日於臺北創刊的《臺灣月刊》即為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的機關刊物。根據其發刊辭所述,這份刊物之創辦既是為了讓「國內人士」對台灣的情況有更多的了解,「向國內讀者報導臺灣情況」,同時也肩負著「向本省讀者介紹祖國文化」的使命,扮演臺灣與「祖國」文化交流橋樑的角色。

緣此,創刊號特輯便以「外國記者眼中看臺灣」為主題,邀集國外媒體記者述寫其臺灣印象,另外則有概述臺灣政治制度、社會、經濟性質、人口組成、教育等專欄文章。而「文藝欄」中署名為「美純」的作者所寫、對原住民馘首習俗充滿歧視與誤解的〈被番人馘首的青年──吳鳳〉一文,尤其值得吾人於今時今日重新細細省思。本刊物於1947年5月停刊,總計發行七期六冊。

 

 


古典詩刊

 

▸《臺灣詩報》創刊號,周定山家屬捐贈。

《臺灣詩報》出版緣由,乃自《建國月刊》的「臺灣詩壇」獨立發行,主編為曾今可,時間是1949年元旦,1949年2月停刊。

該社發起人有68位,其中臺灣人士有黃純青、林獻堂、謝汝銓、魏清德、楊雲萍、陳逢源、黃贊鈞、李德和、黃水沛等;大陸來臺人士有梁寒操、胥端甫、鈕先銘、陳季博、毛一波、閔孝吉等。因無經費,社員多系寒士,且散處各省.無力舉行社員大會,特以通信投票方式,選舉理事二十七人,監事九人。但第2期名單有變動。
 

 


政論雜誌

 

▸《自由中國》創刊號(合訂本),黎寶文捐贈。

《自由中國》自1949年11月發行,1960年9月停刊,由1949年之後中國大陸來臺灣的自由主義者以及政治人物所主持,如胡適、雷震、殷海光等人,自由中國雜誌社出版。該雜誌在臺灣的言論市場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國民黨於臺灣的威權統治下,它幾乎是整個1950年代在檯面上唯一可以聽到的異議之聲的媒體刊物。在《自由中國》上從創刊起即有刊載文學作品的「文藝欄」,貫穿1950年代,隨著雜誌發行260期,共計發表了400多篇作品,文類多樣。從其創刊號徵稿上可見發行理念:反極權的論文、談論、小說、木刻、照片等。

 

上一篇
1945以前日治時期
下一篇
1987-解嚴時期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