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返回文學展示

紀實靈光──穿越時代的文學靈魂

王昶雄

但是,我若是堂堂的日本人,就更非是個堂堂的臺灣人不可。不必為了出生在南方,就鄙夷自己。沁入這裡的生活,並不一定要鄙夷故鄉的鄉間土臭。
 

──王昶雄《奔流》
 


王昶雄(獨照),西元1998年6月台北中山北路診所二樓,坐於書櫃旁階梯椅上閱讀的王昶雄。(林柏樑提供)

 

 
📖 王昶雄《王昶雄全集》,《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

 


小傳

王昶雄(1916-1999),本名王榮生,出生於臺北縣淡水。1923年入淡水公學校。1928年畢業赴日本郁文館中學就讀,1933年進入日本大學文學系、1934年轉入齒學系。1935年成為《青鳥》雜誌同仁,1937年加入《文藝草紙》。1942年畢業返臺、於淡水開業,並於同年加入張文環《臺灣文學》。1946年起於淳德女中擔任歷史教師。

王昶雄的作品,主要為小說、新詩與散文隨筆。代表性作品尚包括如〈淡水河之漣漪〉、〈奔流〉等小說,〈我的歌〉、〈陋巷記〉、〈樹風問答〉等新詩,以及由呂泉生譜曲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

王昶雄的創作帶有相當程度的自然主義文學觀,並兼有日本私小說傳統的影響一方面傾向以客觀方式展開敘述、呈現人物心理,一方面又主觀地在作品中帶入自傳性色彩。
 


王昶雄(獨照),西元1998年6月台北中山北路診所二樓,正面半身照,坐於書桌前,手扶眼鏡。(林柏樑提供)

 


王昶雄(獨照),西元1998年6月臺北中山北路診所二樓。寫作中的王昶雄。(林柏樑提供)

 


手稿

►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詞捐贈者:王昶雄家屬。手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詞。(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 無題名:私は戰前…,捐贈者:王昶雄家屬。(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本篇被認為是作者在「賴和及與其同時代作家,日治時代臺灣文學國際學術會議」中所發表的口頭講稿原稿。
作者敘述到研究臺灣文學的世界學者應該了解臺灣習俗並精通臺灣話,往後的臺灣文學必須發揮臺灣人主體性,
發起固有鄉土文化並傳承至下一個世代。接著,「決戰下的臺灣文學」的內容說明了此名詞的定義。

 

 

► 席上夜別張主簿等三首古詩及王昶雄自作詩歌雜錄,捐贈者:王昶雄家屬,王昶雄手稿。(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上一篇
巫永福
下一篇
陳千武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