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返回文學展示

紀實靈光──穿越時代的文學靈魂

陳千武

林兵長竟然向一不知名的女孩子,用祖國的語言問話了,而他講的祖國的語言,卻是這樣稚拙。但是,不管講話的技巧多麼稚拙,語言總有微妙的機能打動人心。果然意料之外的驚異,打擊了她,使她啞然,......語言的魔術,具有不可思議的媒介意義,竟能叫一個陷在悲哀深坑裡的女人,開口講話。同時叫一個寂寞的士兵感到非常的興奮。
 

──陳千武《獵女犯》
 


陳千武(獨照),西元1998年7月台中三民路陳宅,坐於自宅書桌旁,一手肘置於書桌上。(林柏樑提供)

      

📖 陳千武《獵女犯》,《陳千武傳》《活著回來》
 


小傳

陳千武(1922-2012),筆名桓夫,南投人。從1939年發表第一首詩,一生筆耕,寫詩、寫小說、從事翻譯、評論,策劃臺日韓3國詩人交流,也為推展兒童詩奉獻心力,為臺灣文化發展,不辭辛勞,是一位充滿生命力的詩人。

身為島上傑出詩人,先後參與創辦《笠詩刊》及油印刊物《詩展望》、出任臺灣筆會會長、臺灣省兒童文學協會理事長、臺灣現代詩人協會顧問,可說對詩創作、詩推廣雙軌並行。綜觀陳千武近70年的文學創作,最重要的在於有關「太平洋戰爭」的文學經驗,是大多數臺灣作家無法親身參與的。因此,他所書寫的太平洋戰爭的詩作及小說,成為臺灣文學重要的資產。

在他苦心孤詣的經營下,刻劃人置身戰爭中,面臨生死愛慾的掙扎,赤裸裸地袒露出人性最原始的一面;同時也具現了人類與生俱有的求生本能,以及蠻荒叢林中弱小民族相互支持的高貴情操。
 

陳千武(獨照),西元1998年7月臺中公園。陳千武坐在樹幹上。(林柏樑提供)

 

陳千武的書桌桌面特寫,西元1998年7月臺中三民路陳宅。陳千武的書桌特寫。(林柏樑提供)

🎬 陳千武——給蚊子取個榮譽的名稱吧,出自:臺灣詩人一百影音計畫/ 第三階段 黃明川電影視訊有限公司製作
 

 


手稿

 
   

► 獵女犯,捐贈者:陳千武。(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作者描述原先屬於荷蘭、葡萄牙各半的帝汶島,在戰爭期間被日軍所佔領,臺灣去的志願兵,也在島上經歷一般日軍所接受的敢死隊訓練,包括進慰安所的習慣。賴莎琳為獵女犯主題的核心人物,是位混血兒,被強搶至帝汶島當慰安婦。認為進來尋求慰安的日兵皆為狩獵者,自己則是被囚禁的獵物,當主角進來只是看她卻不狩獵的表現,覺得驚慌,仍然希望主角只是一名狩獵者即可。

 

 

► 我的文學緣──日本九州大學秋吉久紀夫教授編譯日文版《陳千武詩集》序,捐贈者:文學臺灣雜誌社。(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本文為陳千武回憶自己與文學解下不解之緣之歷程。由於曾就讀小學校與公學校的特殊經歷,讓陳千武察覺到日台之間的差異與衝突,也讓他體悟不同文化之間的落差會產生不同的文學體系,臺灣詩人們自然也會持有臺灣文學的自主性自覺。

上一篇
王昶雄
下一篇
葉石濤
下一篇
鍾肇政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