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返回文學展示

紀實靈光──穿越時代的文學靈魂

葉石濤

春天三月的季節,天很快就黑下來,不到六點多鐘,整個台南府城就籠罩在一片淒風苦雨中,漆黑得看不見五指。自從二月二十七日台北發生了抗暴運動以後,夜晚的台南府城驟然變成寂靜的城市。
 

──葉石濤《台灣男子簡阿淘
 


葉石濤(獨照),西元1998年4月高雄左營葉宅,正面半身照,坐於客廳書桌前,桌上放置有筆及手稿。(林柏樑提供)

 

     

 


小傳

葉石濤(1925-2008),臺南人。生於府城世家,1965年定居高雄左營。大部分作品皆以本名發表,另有筆名鄧石榕、葉顯國等。曾任日治時期《文藝臺灣》助理編輯、國民小學教師40餘年、文化總會副會長、國策顧問等職。

1999年獲國立成功大學名譽文學博士,並兼任該校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是橫跨日治時期與戰後世代的重要作家與評論家。葉石濤畢生以寫作為職志,戰後克服語言障礙與政治困境,其寫作歷程長達60餘年。1943年,日文小說〈林君寄來的信〉得到「文藝臺灣社」社長西川滿採用,刊登於《文藝臺灣》,成為初試啼聲之作。
 


葉石濤夫婦合影,西元1998年4月高雄左營葉宅。(林柏樑提供)

 

戰後在龍瑛宗主持的《中華日報》日文欄繼續以日文創作,並陸續在《新生報》「橋」副刊發表作品,此時其作品風格由少年時的浪漫主義文風轉為寫實主義,充滿社會關懷,1970年代開始撰寫台灣文學史評論,1987年發表《台灣文學史綱》,至今仍是最重要的文學論述。小說作品有〈河畔的悲劇〉、〈三月的媽祖〉、《西拉雅族的末裔》等,充滿府城歷史與文化氛圍,展現出作家由府城出發的個人特色。
 


葉石濤桌面特寫,西元1998年4月高雄左營葉宅。桌上放置有手稿、筆、修正液、菸灰缸等。(林柏樑提供)
 


手稿



► 葉石濤自傳(影印稿、原稿),捐贈者:葉石濤。(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葉石濤從小接受日本教育、漢文教育,前者使他具備吸收西方知識的能力,後者則是促使他選擇文藝工作為人生方向。隨著戰爭終了、語言轉換,立志踏上文學之路的他仍然不改其志,努力學習,期望能以中文發表文學作品。


▍相關展覽:台灣男子簡阿淘_葉石濤捐贈展

上一篇
陳千武
下一篇
鍾肇政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