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返回文學展示

紀實靈光──穿越時代的文學靈魂

鍾肇政

現在,他們逐漸覺醒了,逐漸明白過來了:原來,生活不祇是忍受而已。時代的光芒,開始照耀到矇昧的角落。人們開始懂得,除了「人之初、性本善」之外,還有民主、科學,外加民族自決、自由平等、人權等等。於是有人敢爭取六三法案的撤廢,也有人以請願的方式,爭取議會之設立。在臺灣中南部,也屢屢發生了製糖會社的爭議與糾紛。有人不服於肥料配售和甘蔗收購等價格的出入,也有人揭發會社方面的鄙劣的剝削手段。浪花一陣陣地被激起,波紋也自然而然地盪漾開來。維樑近來從事的工作,便是屬於這方面的。對於天災以及某些人禍,也許忍受常常是生存之道。但是,對於人為的壓迫、欺詐與剝削,如果仍然祇知一味地忍受,那便是愚昧了。

──鍾肇政《臺灣人三部曲》

 


鍾肇政(獨照),西元2002年10月桃園龍潭,鍾肇政站立於藤椅後方,一手持眼鏡置於椅背頂端,一手置於椅背右方。(林柏樑提供)

 

  

 


小傳

鐘肇政(1925-2020),桃園龍潭人。曾任國小教師30年久,教書之餘從事寫作、翻譯,並積極參與文壇事務,擔任雜誌、報紙副刊主編。寫作以小說為主,兼有散文評論、劇本、翻譯等,可說是戰後臺灣作家中,創作量相當龐大的1位。

鐘肇政是臺灣「跨越語言的一代」代表性作家之一,在國民政府禁絕日文的使用之後,努力學習中文寫作,1960年以〈魯冰花〉獲得文壇重視。

在他的小說創作中,以臺灣歷史為背景所寫成的「大河小說」為最重要的系列,包括《濁流三部曲》──《濁流》、《江山萬里》、《流雲》,以及《臺灣人三部曲》──《沉淪》、《滄溟行》、《插天山之歌》。這些系列小說,可視為鍾肇政企圖描繪臺灣人精神自傳的書寫工程,小說角色的個人命運對映臺灣歷史命運的變化,並致力呈現臺灣人堅忍刻苦、蓽路藍縷的開創精神。

 


鍾肇政(獨照),西元2002年10月桃園龍潭。鍾肇政站立於藤椅後方,一手持眼鏡置於椅背頂端,一手置於椅背右方。(林柏樑提供)

 


鍾肇政與孫兒合影,西元2002年10月桃園龍潭。(林柏樑提供)
 


手稿

 

 

 

《臺灣人三部曲・滄溟行》構思筆記(臺灣民族運動史),捐贈者:鍾肇政。(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本文為《臺灣人三部曲》長篇小說第二部《滄溟行》之構思稿。略記臺灣在異族統治下的民族運動。

上一篇
陳千武
下一篇
葉石濤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