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李榮春文學館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開蘭東路4號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頭城老街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慶元宮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105號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首頁 / 自己走走 - 主題路線 / 宜蘭 / 宜蘭第一城,與小鎮人們的日常

宜蘭第一城,與小鎮人們的日常

by文學小編
2022.09.19
421 次點閱
0
0
主題介紹

路線
李榮春文學館→頭城老街→慶元宮

每天清晨,宜蘭頭城的居民,都可以看到一名中年男子打著赤膊,穿著短褲,到海邊慢跑,跑完步又會在沙灘上練拳。附近的居民都知道,他就是住在開蘭路腳踏車店樓上的「狂人」,平時沒有固定工作,除了出門運動之外,每天就是在樓上寫字、不斷寫字,在文學的世界中自得其樂。

這名狂人就是李榮春。他出生於1914年的頭城小鎮,畢業於頭城公學校。少年時期透過自修學習中國白話文,偶然讀到上海及東京來的舊書,引發了對於文學創作的興趣,並將文學當作一生的職志。中日戰爭爆發後,參加「臺灣農業義勇團」,遠赴中國擔任農場軍伕,於戰後返臺。李榮春以這段海外的戰爭經驗,寫下長達6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祖國與同胞》。

雖然《祖國與同胞》內容充滿愛國之情,獲得了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的補助,不過實際上,李榮春的作品並沒有獲得主流文壇的青睞,他用這筆補助自費出版了《祖國與同胞》,但印了第一部(共三部),卻幾乎都賣不出去,成堆的書就這樣疊在書房裡,不知如何是好。

但李榮春並未放棄夢想,反而更加埋頭創作,像是求道的苦行僧一樣,只為信念而生活。他陸續寫下多本巨著如《洋樓芳夢》、《海角歸人》及《鄉愁》等,寫家族的生活故事、寫頭城的自然景致、寫這座「宜蘭第一城」的民俗風土、也寫小鎮人們生活的日常。並且一寫,就是一輩子。他在1994年過世後,姪子李鏡明整理了他遺留的手稿,統計之下發現手稿竟然高達三百多萬字,最終李鏡明重新編輯,出版了十冊的《李榮春全集》。

李榮春的故鄉頭城,是18世紀漢人移墾蘭陽平原時的第一站,因此小鎮也留下了許多文化遺跡。例如頭城的搶孤活動,據說就是為了祭祀移墾時罹難的先民,因而在中元節的時候舉行盛大的普渡法會。李榮春曾經在〈看搶孤〉一文中,鮮活記錄了頭城搶孤的盛況。透過李榮春的文學作品,我們可以看到頭城的風土人情,例如中元祭的頭城搶孤、媽祖信仰和廟埕故事、還有老街人們生活的日常。從頭城開始,老街是宜蘭文學的第一站。就一起來走走吧,讓作家李榮春帶路,來閱讀這座小鎮的故事。

第一站 ☞ 李榮春文學館

宜蘭縣頭城鎮開蘭東路4號

座落在老街頭的李榮春文學館,前身是頭城國小校長宿舍。

我的一生為了寫作什麼都廢了。至今還沒有一個自立的基礎,生活一直依賴於人。……為了三餐,將寶貴的時間都費在微賤的工作上。

——李榮春《文友通訊》

頭城的作家李榮春,人生唯一的目標只有寫作,唯一的理想就是文學。他除了中日戰爭時當過日本軍伕,戰後在李萬居的《公論報》工作過,就沒有做過長期的正職。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在他三哥的腳踏車行打工,換取生活費。其餘時間就是寫作、不斷地寫作。

李榮春身後,姪子李鏡明醫生替伯父整理了所有手稿,並且在各界支持下,於2009年成立了李榮春文學館。這棟老房子在日治時代,是頭城小學校的日籍教師宿舍,戰後成了頭城國小的校長宿舍。目前同時也是頭城鎮史館,是宜蘭縣內第一座以文學作家為主題的歷史建物。過去老宿舍是地方文史工作者聚會、培訓的場所,也曾是頭城在地社造的匯聚點,具備文學、歷史與頭城地方創生的精神文化傳承。

到頭城來,用李榮春的文字領著我們漫步頭城。透過他的文字,感受他對文學無限的熱情,也讓這座小鎮可愛的人情故事,能永遠被閱讀與流傳。

第二站 ☞ 頭城老街

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

李榮春筆下的「和平老街」,讓這座有富有人情味的小鎮,更充滿歷史的韻味。

站在孤棚上那十三座龐大古怪的巨人似的孤棧,棧梢那些旗子正在縹渺而光耀的半空中,一齊迎風招展,雖還有許多班次的火車,還未把更多的觀眾全部帶到,這小鎮的唯一開蘭大馬路,已是人潮擁擠得快到水洩不通。

——李榮春〈看搶孤〉

李榮春的文學作品,細讀之下有著十分精緻細膩的風格,他眼光犀利,猶如一臺相機,可以迅速記下人物場景,回到書房後立刻將印象都轉錄在稿紙上。例如他的作品〈看搶孤〉,以生動而白描的筆法,鉅細靡遺將小鎮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動如實記錄下來,細節比圖像更為繁複。

李榮春的這些回憶,都收錄在《和平街》的文集裡,當中回顧了小鎮歷史的繁華與興衰,包括清代船頭行十三行郊的故事、烏石港昔日繁盛的榮景、還有街上的常民生活,大凡菜市集、庄役場(鄉公所)、公學校、還有沿街往來的人們,與經營生意的商賈店家,都是李榮春提筆紀錄的對象。

宜蘭頭城古稱「頭圍」,見證了臺灣東部開發的啟始。清嘉慶元年(1796年),漢人進入原住民噶瑪蘭族的棲居之地,大舉拓墾蘭陽平原,漢族移民先在港口河岸建立了寺廟慶元宮,接著以慶元宮為中心,逐漸向南、北擴張,延長形成為「頭圍街」,後改名為和平街。

第三站 ☞ 慶元宮

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105號

「嘿嘿,嘿,你們注意聽,在兩天媽祖宮廟前要做戲了,嘿嘿,嘿,我曉得媽一定很高興」……「那天大家都要陪媽去看戲了」月娥也叫起來了,便對老人家說:「媽,二伯三伯他們都會來陪妳,一家大大小小都要陪妳一起去看戲了。

——李榮春《懷母》

李榮春的母親因中風臥病在床長達28年,這段期間李榮春都陪在病榻旁照顧母親。1967年,母親過世,李榮春十分悲傷,開始動筆寫下對母親的思念,經過漫長的苦心創作,終於在1977年完成《懷母》這部作品。李榮春不僅表達對母親的思慕,也詳細記下了家族往事,彷若翻閱老相片一般,如人親在。

《懷母》當中描述的慶元宮,俗稱「頭城媽祖宮」,為漢人移墾宜蘭時,最早建廟祭祀的媽祖,也是頭城老街的中心點與居民的信仰中心。李榮春生動寫下了家人期待媽祖宮廟會,在廟埕前熱鬧做戲的故事,也寫下了戰後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在這裡被麻袋捆著投海的場景,歷史古今的興衰遺事與滄桑,都靜謐的收攏在這位於老街中心的信仰依託之地,也深烙在老居民的記憶裡。

頭城慶元宮兩百多年前,漢人拓墾臺灣東部,是由頭城烏石港進入蘭陽平原,在今日慶元宮牌樓前成功上岸後,把功俸於船頭、作為渡海保平安的媽祖卸下,為了感念媽祖神威保佑,就在上岸處建廟祭祀,並把廟門朝東面海,希望媽祖能保佑蒼生,守護漁船漁民出入安全。

李榮春文學館
宜蘭縣頭城鎮開蘭東路4號
頭城老街
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
慶元宮
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105號
撰寫作者
文學小編
以「臺灣文學連結生活」為主軸,將作家或作品與在地生活的連結
相關標籤
關閉
加入收藏
Google地圖
學習清單
評論
您需要登入才能留言。如尚未成為會員,請先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