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文學展示/眾聲喧嘩──1980年代以降的臺灣文學風貌/
土地的心跳與文學的胎動──自然文學
返回文學展示

眾聲喧嘩──1980年代以降的臺灣文學風貌

土地的心跳與文學的胎動──自然文學
作者:簡義明(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助理教授)

「自然書寫」(Nature Writing)是當代臺灣文學中最有活力與創造力的類型之一。它呈現出一種人與自然互動的理智建構和情感結果。在傳統古典文學中,文人通常是將「自然」當作是心志的寄託對象,用以抒情,表達內心風景,「自然」本身的存在價值與環境意義容易被忽略與架空。而當代的「自然書寫」則會把「自然」當作是一個重要的理解和觀察對象,作家藉由知性的態度與方法,重構自然世界的生態秩序,並用以反思當前世界的生存與環境問題。
 


吳明益編,《臺灣自然寫作選》

 

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從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有著前所未有的進步與飛躍,同時,財富的積累模式與經濟發展至上的精神,從先進國家一路向外蔓延。臺灣,這個20世紀初便在殖民國日本的帶領之下進入世界體系的島嶼,當然也逐步與全世界唱著同樣的生活旋律。就歷史事實而論,現代化與工業化絕對強化了「人定勝天」的信念,但也加速地摧毀了環境因子的平衡,面對時代的變局,有人敏銳地意識到人類生存的危機,提出一些對策與呼籲。如《寂靜的春天》等著作也在近幾年進入到臺灣的知識界、出版系統,並或多或少影響了一些本地的作者。

從政治封閉、山林破壞、城鄉差距拉大的惡劣環境中破土而出的臺灣「自然書寫」,彷彿注定帶有先天性的「運動」性格,雖然我們從文學史的脈絡中,辨識出它與鄉土文學的餘波、報導文學的血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可是,它究竟是一種獨特的文類,不僅在學科身世的歸屬上,糾結於文學、歷史和自然科學之間,更挑戰著現有的人類文明與智慧。

1981年的元旦,《聯合報副刊》開始刊登韓韓、馬以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系列的專欄文章,後來它們在1983年結集成書,書名便是專欄的名稱《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本書的出現可以說是標示著臺灣「自然書寫」的起點。從馬以工、韓韓、楊憲宏、《人間》雜誌等站在臺灣公害現場的相關呼籲,一直到劉克襄、洪素麗、徐仁修、陳玉峰、陳列等人親臨臺灣土地的若干見證,晚近還有廖鴻基的海洋書寫、對鯨豚生命的關照,以及吳明益極為深刻成熟的蝴蝶書寫等。
 


韓韓、馬以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吳明益《蝶道》

 


廖鴻基《鯨生鯨世》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網路時代的嶄新風潮──網路文學
下一篇
在家園與異鄉之間──旅行文學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