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返回文學展示

你了解我的明白——原住民族文學捐贈展

正名,為自己而戰

抗爭文學爆發 ✧​​​​​​ ​用筆來唱歌 ✧ 原住民文學獎加持

 

抗爭文學爆發

1945年8月二次大戰中日本戰敗,1949年國民政府來臺,展開文學史上的「再殖民」,「國語政策」下再次抹除人民使用語言的權利,除了上一個殖民語言日語外,母語再次面臨被消滅的危機。原住民族人開始用傳統歌謠的旋律,創作填詞,族語混用素樸直白漢字,大量的在黑膠唱片、流行音樂卡帶中流傳。前期多以族群部落傳統民謠曲風,進行對應時事族語創作歌曲。

 

◈ 黑膠唱片的照片
《台灣山地同胞跳舞歌集第一集》、《台灣山地民謠第四集臺東山地民謠》、《特選台灣山地土風舞》曲套封面及唱片原標。(徐睿楷Eric Scheihagen收藏)

 

1960年後隨臺灣經濟政策、山林植樹產業,長期在山林中移地墾作,簡陋勞苦生活的原住民工人,夜裡圍火飲酒歌唱,用一把吉他、簡單旋律,唱出心中的為了生計的苦悶、無奈與思念,唱作了諸多耳熟能詳的林班歌。這類歌謠創作形式,也繼續成為後續原民權利抗爭中自我調侃、娛樂解嘲的紓壓日常,成為諸多原住民族人的集體記憶。

在教育普及政策推動下,1983年數名臺大原住民學生用手寫、油印的方式創刊《高山青》。由於文章的批判性與反思性,在原住民族史上,前所未見,很快觸動了組織性原住民族運動的出現(即1984年原權會的成立)。原住民的知識青年布農族田雅各(拓拔斯・塔瑪匹瑪)、泰雅族柳翱(即後來的瓦歷斯・尤幹/諾幹)、排灣族莫那能,分別都有典型的文學創作在報章副刊發表。

 

◈《高山青》
為八〇年代原住民意識覺醒的重要刊物,由臺大原住民學生發起創刊,手寫油印方式發行,見證原運萌芽歷史。真理大學臺灣文學資料館提供)

 

◈《獵人文化》創刊號
1990年8月5日發行。發行人為瓦歷斯・諾幹,至1992年6月一共發行18期。陳千武提供/國立臺灣文學館藏書

 

〈請聽雅美族人的心聲〉
《獵人文化》第14期,1991年10月發行。(國立臺灣文學館藏書)

 

◈《悲情的山林:台灣山地小說選》
1987年晨星出版,是第一本原住民文學書系,讓主流社會看見原住民的處境。(李魁賢提供/國立臺灣文學館藏書

 

 

 

原住民族首度能以第一人稱主體身分,讓主流社會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這是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的創世紀,嶄開民族存在的另一種蹊徑。

 

◇◆◇◆◇◆◇◆◇◆◇◆◇

 

 

用筆來唱歌

1993年,《山海文化》(雙月刊)創刊號出刊。總編輯為孫大川,編輯委員包括孔吉文、丹耐夫・景若、林志興、拓拔斯・塔瑪匹瑪、阿道・巴辣夫、浦忠成、夏曼.藍波安及高德義。全數是創刊往前推十年間湧現的文字筆練者、文學創作者或研究者,並持續支持、擴張著主體發聲的舞台的建構。原住民族文學如何定義?

學界有三說:

1.身分說:認為將「原住民族文學」緊扣在「身分」的焦點上,是確立「原住民族文學」不可退讓的阿基米德點。原住民不但要以第一人稱說自己的故事、唱自己的歌,也不宜墨守固定素材,反而應勇於開擴屬於自己的文學世界。(孫大川)

2.題材說:不論是何種語言文字,也不論其身分為誰,只要是描述或表達原住民的思想、情感或經驗,均可以歸屬於原住民文學的範疇。(浦忠成)

3.語言說:無論是以身分或題材界定原住民文學,最終都是要以母語寫作,才能成就其獨立的(具主體性)文學意義。(瓦歷斯・諾幹)
 

◈《山海文化雙月刊創刊號》
《山海文化》的創刊,為原住民搭建一個屬於自己的文化舞台;讓族人盡情揮灑自己的文學才華、藝術想像、文化創見以及獨特的政經觀點。在原住民主體建構的漫長努力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基地與橋梁角色;迄今近30年,即便媒體開放後停刊,仍以文學獎、專書出版形式發掘並守護著原住民珍貴資產。(蔡玉玲提供/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山海雜誌雙月刊》全集封面
《山海雜誌雙月刊》各期封面。(山海文化雜誌社提供)

 

 

「山」盟「海」誓,是我們跨越世紀末的唯一憑藉;它不是一個浪漫的情緒,而是一項責任, 決定將原住民祖先的容貌,一代一代傳遞在這原本屬於他們的島嶼上,成為永恒的記憶和永續不斷的創作源泉。

───孫大川,《山海文化雜誌》創刊號發刊詞

 

 

◇◆◇◆◇◆◇◆◇◆◇◆◇                                                         

 

 

《山豬・飛鼠・撒可努》,課本
亞榮隆・撒可努《山豬.飛鼠.撒可努》,排灣族。描寫外公外婆和父親教授給他的獵人文化,期待透過文字傳達生態知識與傳統價值分享給下一代。除了〈山豬學校,飛鼠大學〉一文被編入國小教材中以外,該書一度為哈佛大學應用中文系指定必讀作品之一,也改拍成電影。國立臺灣文學館藏書

 

火燒修復筆記
2019年青年會所失火,延燒至家屋,搶救後僅存的手稿(修復後)。亞榮隆・撒可努於2002年復振青年會所,創立「獵人學校」;獵人學校不是教怎麼打獵,而更像一個山林文化公益平台,積極回應公共議題,為土地唱歌、創造與土地與原住民文化的感動連結。亞榮隆・撒可努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卜袞的日記本
6/11卜袞記述與友人一同前往那瑪夏教會討論布農族名恢復事宜,卻在颱風過後遇到土石流受困。6/12卜袞在日記中記述著李登輝總統訪美行程,並分析臺美關係互動,以及臺灣與對岸的緊張情勢。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           

◈ 卜袞,〈祖父的射耳祭〉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布農族,原運前鋒人物,詩作手稿,及常用自製羽毛鋼筆。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文字是人類製造的炭火
像太陽
像月亮
像星星
般地
照亮黝黑的大地
文字

天神種在人心的炭火

Kai'unian mas bununtin a patasanan tu lu'u
Maszang vali
Maszang buan
Maszang bintuhan
Tu
Santaishang mas madumduman tu dalahtan
Maz a patasanan
Hai
Sinsuaz Dihanin sia itu bunun tu isaang tu lu'u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炭火〉

┄┅┄┅┄┅┄┅┄┅┄┅┄

鄉愁 不是在別後才有的嗎
而我依舊踏在故鄉的土地上
心緒 為何無端的翻騰
只因為父親曾對我說
這片地原本是我們的啊
照亮黝黑的大地

鄉愁 不是在別後才湧起的嗎?

 

───詞/林志興,曲/陳建年,〈鄉愁〉

┄┅┄┅┄┅┄┅┄┅┄┅┄                                     

隔著山脈畫出兩條河
蜿蜒流向交界的終點
姆姆訴說浪漫的預言
花瓣灑在河水上源
河下將會合一片有情的樹葉

qi vangsar kai vulai padadikes kaddinia
qaqeman semareqedd dda nithivakan
qu thaia puarati kana sareqeddan dda mutu kaduua vurethuuan

───詞/曲/陳建年,翻譯/陳光榮,〈雙河戀〉

                       ┄┅┄┅┄┅┄┅┄┅┄┅┄

年輕時候,為了遷移,我曾經以強大的精靈力量和得自祖先的智慧,成功的帶領著族人,走過最綠的草原、越過最冰的霜雪,尋找被神靈祝福的土地。

───霍斯陸曼・伐伐,《玉山魂》。2007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

            ┄┅┄┅┄┅┄┅┄┅┄┅┄                     

獨居在部落東邊的女巫笛鸛,正帶著幾分的醉意,一邊哼著她自己隨編的歌謠,一邊正努力的紥起小草偶,也不知道是因為有了三分醉,或者根本已經醉了,她始終編不起來草紮人偶的左大腿。
"Mazvihas gula?"
「是我醉了嗎?」她搖搖頭,做了個鬼臉,覺得除了稍微燥熱一點,臉皮感覺還算清楚,沒有麻痺的感覺。

───巴代,《笛鶴: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2008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

┄┅┄┅┄┅┄┅┄┅┄┅┄

我忘不了第一次追山羌,「跑啊Apyang!」腳底肉忘記尖銳的石頭,雨鞋變成軍靴,Kang、Kang在河床上結實地敲。奔跑的速度令我吃驚,我以為自己適合平地和PU跑道,沒想到在凹凸不平、布滿大小石頭的路上,跑得如此酣暢。

───程廷,《我長在打開的樹洞》。2021臺灣文學獎,蓓蕾獎。

 

.         

◈ 乜寇,〈青春的故事〉
乜寇・索克魯曼,布農族。作品多由部落生活出發,曾投入高山嚮導工作,拓展魔幻寫實的小說《東谷沙飛傳奇》、繪本《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等。前期創作手稿。乜寇・索克魯曼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 孫大川的手稿、影本文件
孫大川,卑南族。為文建會申學庸主委預擬致詞稿,全文使用「原住民」;用於1994年4月10日總統李登輝至屏東三地門參與當時文建會舉辦的「原住族文化會議」,並首度以國家元首的身分稱呼「原住民」。(孫大川提供)

 

◈ 孫大川的器物
孫大川留學比利時使用的煙斗、寫作時常使用的鋼筆。(孫大川提供)

 

◈ 孫大川摺扇題字
「下焉者為自己的企圖而說。中焉者為事之達成而說。上焉者為人人圓滿而說。」(孫大川提供)

 

 

◇◆◇◆◇◆◇◆ ◇◆◇◆◇◆◇◆

 

 

原住民文學獎加持

政府與民間都透過原住民文學獎長年舉辦,培植的文學營隊/論壇、乃至拓展原住民文學國際研討會等;盤點近30年原住民文學的成果,不論在長篇小說、散文、報導文學、詩歌,都留下了優異且豐碩的作品。

 

◈〈石板屋的清晨〉,《台灣日報》
     霍斯陸曼・伐伐,布農族,作品剪報。(霍斯陸曼・伐伐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 筆記本(大地手札—青花瓷篇)、筆記本(大地手札—佛像篇)、霍斯陸曼・伐伐隨手筆記
霍斯陸曼・伐伐,創作構思筆記。(霍斯陸曼・伐伐家屬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 霍斯陸曼・伐伐,2007年筆記本
霍斯陸曼・伐伐妻子為其製作原民風格的筆記布書套。(霍斯陸曼・伐伐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玉山魂》 、《玉山魂》(第二部)影本、玉山魂寫作計畫及申請書
霍斯陸曼・伐伐代表作《玉山魂》長篇小說,描述一名布農族少年的成長之路,及原住民與山林共存的部落生活,中央廣播電臺曾改製為廣播劇。(霍斯陸曼・伐伐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 霍斯陸曼・伐伐與妻子合照、霍斯陸曼・伐伐各時期獨照
生性非常愛開玩笑的霍斯陸曼・伐伐,追求師專時期的排灣族的同學潘慈琴小姐,此為兩人於畢業旅行合影。(霍斯陸曼・伐伐家屬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獵人》修訂稿件
霍斯陸曼・伐伐的修訂稿件。(霍斯陸曼・伐伐家屬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怒山》影本
霍斯陸曼・伐伐未竟的長篇小說《怒山》書寫計畫。(霍斯陸曼・伐伐家屬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 霍斯陸曼・伐伐與奧維尼・卡露斯、巴代合影
     
         巴代(左起)與奧威尼・卡露斯、霍斯陸曼・伐伐,齊聚在古茶布安(舊好茶)的石板屋前文學聚會。(霍斯陸曼・伐伐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浪濤》(2015年巴代長篇小說創作計畫)、馬鐵路事件、斯卡羅族章節大綱
             
 巴代《浪濤》、《馬鐵路》、《斯卡羅》創作構思筆記。(巴代提供)

 

   

◈《笛鶴》與《斯卡羅人》手繪插圖
《斯卡羅》作品插圖,由林六郎(巴代的弟弟)手繪原稿。(巴代提供)

 

 

◈ 巴代校對稿
巴代(漢名:林二郎),卑南族,教官退休後,專職寫作。2000年獲獎後,自律甚嚴,以驚人速度出版長篇小說,建構精彩的卑南族巫師祭儀、豐厚的大巴六九部落地景、重要歷史事件等小說,近年更拓展羅漢腳之同志書寫及著手文學史。著作出版前自行編印的校對稿。(巴代提供)

 

 


 

 

上一篇
你認識我嗎
下一篇
你了解我的明白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