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文學展示/
紀實靈光──穿越時代的文學靈魂
返回文學展示

紀實靈光──穿越時代的文學靈魂

展覽介紹
展覽分區

展覽介紹

「文學的容顏」為1998-2001年間國立臺灣文學館的籌備單位(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發起的作家肖像拍攝計劃。紀實攝影師林柏樑總共拍攝了23位作家,本展選擇展示其中9位生於日治時期的臺灣作家,分別為:巫永福、鍾肇政、王昶雄、杜潘芳格、葉石濤、廖清秀、鄭清文、陳火泉、陳千武。

本次「紀實靈光──穿越時代的文學靈魂」收錄於展覽的作家皆為出生於日治時期,由於政權的轉換及官方針對語言的打壓,書寫語言被迫從日文轉換成中文,他們也成為「跨越語言的一代」,作家們必須重頭學習以跨過文化的鴻溝,如葉石濤藉由背字典以及抄寫《紅樓夢》等土方煉鋼的方式練習中文,艱辛地鍛鍊出另一種語言的創作能力。迥異的書寫邏輯與文化思維體現在作家的生命歷程上,他們用文學的熱情一步步掙脫外在力量的束縛,重新提筆創作。

雖然面臨同樣的歷史,且作家們的跨語經驗也不盡相同,沉浸於日語環境愈久的作家因為語言斷裂得更徹底,跨語時所耗費的心力愈大,寫作所需的時間也拉得愈長,但他們對於文學懷抱的巨大熱忱卻是相同的,我們可以在這些作家的作品中看見他們的奮力一搏以及作品裡關於生命的思索,力圖將語言的重量轉化成創作的動力,在文學中安頓孤獨的心靈,這是臺灣文學史中一段特殊且沉重的現象。

 

我的照片完全都是靠現場的反應,我很重視直覺,見到作家的第一面,我就對他具有一些概念,在過程中我會不斷的調整這種概念,事後證明,我的直覺大部分都是對的。

林柏樑,1952年出生於高雄市,為臺灣重要的紀實攝影家。1975年師從畫家席德進習畫,受其「藝術,從生活中學習」的啟迪開始自習攝影,以相機作為創作媒體。林柏樑的攝影重視作家與土地以及成長環境的關係,攝影作品多在與作家之間具有情感連結的環境取景,而林柏樑更透過作家與文字奮鬥一輩子的書房,激發出更豐富、更貼近人物精神的影像創作。他捨棄彩色照片的形式,選擇使用黑白底片來表現抽離現實的象徵特質,為讀者帶來更多的想像空間。作家以其作品呈現自己,攝影師據其作品詮釋作家本人。文學的容顏所擷取傳達的,除了作家們的容顏外,更傳遞隱藏在容貌之下的思維與精神。林柏樑透過攝影技法以及細膩的觀察,在適合的空間下讓作家獨有的氣質緩緩浮現,攝影與文學的靈光在寧靜的氛圍中交互輝映。

林柏樑自2004年起應邀參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計畫,紀錄、觀察國內社區營造及人文景況,並為國立臺灣文學館拍攝臺灣作家群像,出版《文學的容顏》,受到高度矚目與肯定。

 

展覽分區